李姑娘,咱们便先做咱们的事儿吧,老爷已经在书房那边等着了。”
小李闻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了一丝期待。
随后徐云引着小李穿过几道院墙,最终来到了老苏的书房外。
或者准确的说,是老苏的书院:
作为宋神宗都羡慕的藏书大家,史记老苏家中的书籍足足有书万册,堪称浩如烟海。
在正常的历史上。
老苏回京口的时候,甚至直接承包了三家车队,出动了足足数十辆马车,才将自己的存书运回了京口。
因此在这处府邸里。
老苏藏书的地点并不是一间屋子,而是一处由三栋二层阁楼组成的院落。
当徐云二人抵达这处院落时,老苏正坐在院中的石桌上,打量着一台显微镜。
没错。
显微镜。
当然了。
这是一台由徐云提供图纸、通过工匠粗制的简易显微镜,倍数只有二十多倍。
毕竟更高倍的精度镜片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制备,比如1/f=(n-1)(1/r1-1/r2)的磨镜者公式等等。
同时还要考虑玻璃成品的各类指数。
哪怕徐云直接套用公式,最少也得再花半个月才有可能完成。
更别提徐云的打算是让老苏他们自己推导实验,需要的时间还要更多,最少最少都得花上一个多月。
不过高倍精度是一回事,低倍显微镜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老苏自己曾经搞出过五倍级别的望远镜一样。
在北宋时期,不需要专业的公式推导,你硬磨都能磨出一套低倍显微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