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生产的物料成本,例如各类硝基亚咪唑烷和信息蛋白物质等等。
这部分支出有很大部分的缩减区间,因为目前徐云他们还没有找到一条成本最低的配比链。
一旦能发现最合适的物料配比,这部分的成本甚至可能缩减到原先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但同样。
物料的配比需要大量的实验室研究,这部分的耗时可不是个短期活儿。
前景可观是可观,但是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缩减到最低。
而除了物料成本外,剩下的便是设备精度导致的损耗了。
第三代吡虫啉在工业上的生产环节一共有四道,其中每个环节的产率大概在70%-80%左右。
因此第三代吡虫啉从一开始投放物料到最终产物的生成率,大概在38%上下。
第五代吡虫啉由于涉及到的反应更为复杂,最终产物的生产率要更低一些,只有23%出头。
而影响物料损耗的一大核心环节,便是生产线的精度问题。
如今海军方面军工品质的模组在精度上可以吊打nutrien,其运用的步骤又是最核心的环化异构环节。
因此一番试生产下来,产品的成本便被亚索整整两块钱。
当然了。
这也差不多是设备方面能优化的极限。
想要更近一步压缩成本,往后只能从物料配比的方向上多下功夫。
总而言之。
随着这条生产线的验收,不但阻拦在徐云他们面前的产能问题得以化解,产品的利润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至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确定好生产线可以正常运行后。
徐云又与林振华现场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准确来说,是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