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找到你了,柯南!(下)

作者:新手钓鱼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至于望远镜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观测到很多行星,包括了海王星冥王星以及各类小行星等等......

当然。

这里的‘很多’二字,是相对于肉眼而言的。

如果与恒星探测相比较,行星探测的难度就要高上无数倍了。

因为行星既不发出可见光,体积一般也都不大,只能靠着反射恒星的光线显形。

由于很难直接观察到行星,所以在目前的天文界,主要用多普勒分光法和凌日法等间接手段来捕捉行星。

多普勒分光法是利用行星引力造成恒星的微小摇动来判断行星的存在,并可计算出行星质量等信息。

凌日法则是根据行星从恒星前方横穿过时观察到的恒星亮度下降来判断行星存在,并能由此推断出行星的质量和大小,甚至其内部构造等多种物理要素。

另外,行星穿过恒星面时利用分光分析,还可以调查行星大气的动态及成分等等——这也是大家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发现某某系外行星可能适合生存的技术支撑。

到本章更新为止,一共只有5113个太阳系外的行星被确认存在。

其中97%以上的行星都并没有被直接观察到,而是通过上头介绍的手段被确认的。(查询网址,感兴趣的可以保存一下,实时更新,昨天就发现了一颗新的)

事实上直到2004年,天文学家才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行星,叫做2m1207b。

ok,话题再回归原处。

很早以前提及过。

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在1609年,由伽利略制成。

因此早于1609年之前的观测记录都是肉眼观测,主要用于协助参考。

计算分辨使用的数据,都是1609年后用望远镜的观测记录,包括1609-1839年之间的手绘,以及1839年之后的黑白影像。

这也是为什么几万份观测记录,最终只有四千多份会被拿来充作筛选样本的原因:

这些都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拍摄或者手绘下的记录,这种尺度才有可能记录下冥王星的存在。

一般来说。

在数学定义上,手绘观测记录对于星体的准确度只有5%左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