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庆平二十年夏

作者:冠位大法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她虽只有十岁,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要干些力所能及的营生赚钱。

替城中富户浆洗衣物,缝补旧衣,就是她的主要工作。

二人的爹娘看兄妹两人已走,相视一笑。

宋伯玉的爹是拉人力平板车的送货郎,他娘是酒楼后厨洗刷碗筷的厨娘,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也立刻出门上工了。

宋伯玉一路飞奔,如同脱缰野马,终于在辰时前抵达杜学究的私塾。

杜学究乃是坊郭中户,名叫杜如风,家有一套四合院和两个泥瓦房,年轻时是官户子弟的陪读,后更担任县令私吏(无编制),是个有文采本事的人。

只是当朝制度,只有官户才能参加中正人物品第出仕,上上户和上户才能作为形势大户承担吏役,成为经制吏(编制吏员)。

杜学究虽有文采,办事也算干练,但局限于制度,根本不可能出头。

他慢慢心灰意冷,年仅三十五就回府城,开了个私塾教书靠束脩度日,至今已经四十五岁了。

随着大虞城市经济发展,市井繁荣起来,各种工商活动都需要用到识字和算数,只要能粗通文字数算,可选择的职业和月钱起点会高很多。

杜学究所招学生皆为贫寒子弟,读书的主要目标是就是实用,识文认字和数算。

因此杜学究只教《千字文》、《算学启蒙》和练小楷。

辰时,就是杜学究规定的练字时间。

宋伯玉十岁蒙学,至今三年。

自大难不死,就开了窍,学习进度很快,尤其是算学更是鹤立鸡群,很得杜学究欣赏。

他前世好歹是本科毕业,融合记忆后对此世界很熟悉,只有小学四年级程度的《算学启蒙》对他来说确实很简单。

《千字文》的理解记忆也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书法水平一般。

杜学究多次提点教诲:

“你的读书天资不错,可以说是个读书种子,做个大商行的账房先生,日后在府城定居不是问题。

但普通人多以貌取人,在学更是以字取人。你如果不把这小楷练好,日后会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宋伯玉深以为然,来到这世界已经一月有余,在穿越之初更见识了官府的平异郎官们借法器施展灵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