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让高句丽的这些老百姓们全部按照咱们大魏国经历这些百姓的做法的话,能不能够成功还在两说之间,如果不行的话恐怕会很麻烦。”
确实荀彧说的也是一点都没错的,就现在以高句丽这些老百姓的这些行动能力和他们这些当地的土地来看的话。
想要像大魏国一样用红薯来解决温饱问题,只怕没这么简单,毕竟两地的气候和土地都不同,在大魏国能够生长的红薯。
在高句丽里面能不能够生长,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也难怪荀彧会有这种想法,人也没有这方面的这些知识。
当他们在讨论收编高句丽之后,荀彧也是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解决高句丽这边这些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便是他们能够叫高句丽这边给灭了。
把它划入大魏国的版图之中,但是这些老百姓的温饱还是必须要解决的,毕竟他们现在根本就吃不饱饭,也没有相应的手段能够解决问题。
只有大魏国这边的能有办法能够解决,但是如果仅仅是依靠朝廷财力的话。
是他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想彻底解决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这件事情也不难,对于高句丽这边来说的话,引进红薯这件事情可能没那么好做,毕竟在高句丽这边的这些气候和土质也并不一定适合红薯生长。
但是咱们可以尝试一下,那么肯定是有地方能够适宜的他们,有这些的话也能够解决一大部分温吧的问题,再就是引进一定量的水稻。
让他们来种植水稻,在高句丽这边的话,水稻还是能够生长的,只要能够用各种粮食配合起来,那么温饱问题很快就能够解决。”
荀彧这边自然的想不到如何解决的,毕竟他没有关于地理方面这一些知识。
但是赵枫确实有这方面知识的,毕竟他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知道高句丽这部分地方以后会以什么样的食物作为主食。
所以说他也是知道应该如何引起粮食,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陛下,您的意思是红薯和水稻两方面同时引进?但是如果这样的话,这红薯都不一定能收到的话,水稻在这些地方能够生长起来吗?
如果生长不起来的话,只怕这边有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毕竟他这里的气候和土地以臣来看的话,还是非常贫瘠的。”
听赵枫这么一说之后,荀彧也是说着]他自己的看法,在荀彧看来的话,高句丽这方面的这些土地都非常的贫瘠。
根本就不适宜种植红薯,那更不可能在这个地方种水稻了。
“无妨,我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肯定可以,只要用这种方法的话想必一定能够解决,虽然说水稻是要在南方这种地方生长的最好,但是高句丽这里的话也能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