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
以前没听人说起过啊。
宋徽宗继续说:“你可以这么理解,当英灵使的思想、形象、行为与英灵鬼神越接近,那么失控的可能性就越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如果一个性格正直、阔达明理的英灵使,融合了一个残忍卑鄙、阴险狡诈的英灵,那么久而久之英灵很可能会在体内苏醒第二人格。”
“反之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胆小懦弱之辈却获得一个本该勇猛无畏的英灵,那么随着时间推移他大概率会被排斥夺舍。”
“所谓的扮演是一个并不太精确的形容,是指英灵使的表现,尽量符合英灵特征,如此可以降低英灵分裂出鬼神人格的概率。”
“我们之所以抛弃以前的名字,以英灵的代号为名,也是为了适应身份,从而完成更好的扮演。”
原来如此啊!
这解开了余晓心头的一个困惑。
早就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官方的英灵使都是一些岳飞、花木兰这样偏正派的人物,而黄泉俱乐部却出现奸雄曹操、以及嫪毐这种货色。
人们历史、传说、集体潜意识共同塑造了英灵,同时也赋予固有的形象与性格。
越残暴邪恶、或者越有个性的英灵,驾驭起来难度就越大、失控的风险也就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
官方英灵使普遍是比较正面的人物。
宋徽宗的英灵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毕竟宋徽宗赵佶在历史上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而英灵使宋徽宗大概扮演的并不像吧。
这可能导致他的英灵与自身出现不契合的情况,从而在身体里逐渐形成第二个人格,就像间歇性精神病一样随时发作。
“其实即使英灵使体内的英灵彻底觉醒了人格和思想,也并不代表就一定会被夺舍。”
宋徽宗说道:“事实上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不少英灵使都产生了鬼神人格。”
“还有这种事?”
“不错,我们有一些压制鬼神人格的手段或办法,甚至有些人能做到与鬼神人格和平共处,甚至个别意志极强的人直接暴力镇压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