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笑道:“太子妃,现在知道该怎么花银子了吗?”
“儿媳知道了。”康曦这个时候已经彻底反应过来,大眼睛闪闪发光,“就是给那些想在湖广、云贵生产松江棉布却又苦于没本钱的布商借贷!帮助他们熬过最艰难的时期,等到他们开始盈利了再连本带息偿还银号的银子。”
“不光是棉布。”崇祯摆手说,“还有丝绸、瓷器、陶器、玻璃琉璃等各行各业,也不光是扶持异地生产,还可以扶持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生产成本变得更低,这样地域对产品的限制就会更加小,商品流通就会变得更加繁荣。”
好吧,说白了这就是明朝版的产业复制及产业培植。
产业的培植和复制从来都是一个浩大且艰巨的工程。
如果没有政府提供针对性的资金扶持,并给出足够多的优惠政策,产业复制和培植纯粹就是痴心妄想。
其实,最有效的政府投资就是搞基建。
可惜的是,现在不要说是汽车,连火车都没有出现,所以崇祯就是想在大明朝搞基建也是找不到抓手,总不能再修一条大运河吧?
所以,只能先从产业复制和培植做起。
先让各个省的小商品经济圈繁荣起来。
仅仅只有江南八府一州的繁荣是不够的。
然后等将来蒸汽机出现之后,再来修铁路,搞基建。
到那个时候,大明朝就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商品经济将迎来空前繁荣,综合国力也将会以几何级数暴增。
然后就能对整个世界形成碾压性优势。
当然,这仅只是崇祯心中的长期规划。
要让这个规划落地成为现实,少说五十年!
至于现在,还是先挫败建奴的第二次南下再说其他。
轻叹了一口气,崇祯又说道:“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得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明得挺过眼前这一关!”
朱慈烺两兄弟和康曦的神情也变凝重。
因为建奴的这次南下,真是非同小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