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黄淮防线

作者:寂寞剑客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所以将防线设在黄淮,可以极大的缩短明军的后勤补给线,如果以扬州为中转站,从扬州到徐州不过六百里水路。

按照平均一天走二十里水路计,一个月就能到。

而且水路的捐耗很少,按一艘漕船400石计算,十个运军两个月走个来回,理论消耗不过8石。

当然实际运输过程中还有漂没啥的,最终损耗肯定不止这点,但绝不会超过10%,这就极大的提高了明军的后勤保障效率。

后勤保障效率体现到战场上就是军队的持久作战力。

所以说,漕运对于崇祯构想中的黄淮防线至关重要。

路振飞:“河漕运军定制12万人,但是近十年来运军困顿穷苦,逃亡日益增多,而今只剩不到一半,流贼陷北直、河南以及山东之后,北上运军也遭波及,又折损数千人,而今只剩5万左右,漕船只剩4千余艘。”

5万运军,4千艘漕船,差不多也够用。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应付建奴的第一波进攻。

崇祯道:“十日之内可调集多少运军及漕船?”

路振飞:“十日之内只能调集扬州府以及附近运军,加上原本就在扬州的运军,约有一万人,一千余艘漕船。”

崇祯又问:“一艘漕船可以运载米粮多少石?从扬州到徐州来回需要多少时日?”

路振飞道:“一艘漕船可以运载400石大米,需运军10人,从杭州到京师来回通常需半年甚至更久,但从扬州到徐州的话两个月就够。”

崇祯默算了一下,一次能运送40万石粮食到徐州,勉强够用。

当下崇祯说道:“先把扬州以及附近运军召集起来往徐州运粮,一个月内将剩下的运军以及漕船都召集齐,到扬州听调。”

“臣领旨。”路振飞恭声应道。

崇祯又道:“行了,那你就先去忙吧。”

“臣告退。”路振飞一拱手,转身匆匆出了行辕。

崇祯舒了口气,又咐咐王承恩道:“王大伴,让文官都进来吧。”

仍在帐中的高弘图顿时精神一振,听圣上的口气,这是要廷推内阁辅弼了。

稍顷,以史可法为首的六部堂官以及科道言官便鱼贯而入,几乎把行辕挤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