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衰老。
今年的陛下看上去,明显就比去年多了不少白发。
也许,他是想着要栽培皇子,立储君了?
等到众人的呼声够高,他便顺水推舟,先封王,再立储,把路铺得顺顺当当的。
这个想法固然得到了不少已经站好队了的人的认同。
可总是有些耿直之人,一直高声疾呼着如此封王的风险。
若是当真开了这么个头,不出百年,恐怕边军就成了王爷的私军。到时朝廷想再取回军权,那便是千难万难了。
哪怕不从皇权的角度考虑,他们也不愿发生如此状况。
军阀混战之下,百姓又哪里有好日子过呢?
眼前的这位成季宣成知府,便是坚定地站在郡县制的立场上。
苏永年亦如是。
而同知寇修,显然是持反对的意见。
这还是三人的首次交锋,让他们都分外固执,不愿退让。
“寇大人此言差矣。”苏永年与寇修算是平级,此时他也不愿称呼寇修的表字,毫不客气地跟他争论起来。
寇修脸色冷了冷,对着苏永年拱手:“苏大人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苏永年嘴上说着不敢,说起自己的想法来却是毫不客气。
“所谓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我只能说,你想得太简单了。”
“西周封建亲戚,目的是联系宗室力量,以为藩篱,护佑周天子。”
“周天子的实力强,封建便能延续。”
“而汉的封建,又与周不同。汉乃是承秦制而治,封诸侯国乃是为了补偿。”
“分封的目的与手段尽皆不同,又怎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