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梁冠桦听到姜闻的名字,一下子噎住了,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灌下一大口啤酒后,梁冠桦对着董熹竖起大拇指:“你可真敢想!”
不提以姜闻的咖位是否会出演一个新人的作品,就说对方那霸气的做派,这戏他要真的出演,最后是姓董还是姓姜,还真不好说!
梁冠桦是假的戏霸,那么姜闻绝对是真的戏霸,而且是那种整部戏都想插一手的类型。
不过董熹真的能请到姜闻,梁冠桦还是举双手欢迎的。
姜闻的加盟,会让这部戏由小打小闹的程度,上升到足以引人注目的级别。
别怀疑,这就是明星效应!
如果说梁冠桦勉强算是明星的话,那么姜闻就绝对是明星中的明星!
咖位在那摆着,资历更不是开玩笑的!
不过董熹很清楚,想要邀请姜闻太难了,且不说对方有没有兴趣和档期,就是片酬董熹也很难负担的起。
要知道整部戏才60万的预算,在演员片酬方面,董熹不打算花费太多的成本。
他心中是打算控制在5万以内,占所有预算的十二分之一,才是健康的资金分配。
后世动辄一部戏片酬占80%,剩下的钱够干什么的?
当然了,《驭风少年》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也没什么耗资巨大的场面。
不过董熹秉承着能省就省的理念,先从演员的片酬开始。
这也杜绝了请大牌演员的可能性,至于请姜闻,董熹不过是说说而已!
导演,尤其是电影导演,如果对剧组失去了掌控力,那么绝对是一场灾难。
很显然,姜闻就是这么一个可以制造灾难的男人。所以董熹一开始就打着使用新人和自己相熟演员的念头,既能控制预算也能把场面压下去,两全其美。
唯一不足的或许就是没啥热度,不过现在炒作的概念还没深入人心,可以说除了那些大导演,新人的作品都不会有啥热度!
所以启用梁冠桦和朱圆圆也是打着延续张大民的热度,如果有可能是话,董熹还想要请两个还珠的演员,不过现在还珠还未开拍,董熹与他们也不熟,没办法下手!
也许是担心董熹不了解姜闻,也许是害怕姜闻到来压榨自己的戏份,梁冠桦开始在饭桌上说起了姜闻的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