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大事了 (二合一章,更新完毕)

作者:十三闲客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陶土的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而且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

陶土的颜色不纯,往往带有黄、灰等色,因而仅用于陶器制造。

而重判断陶土的好坏,却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更何况,秦朝时也没人知道陶土的成分。

重只需要伸手抓一把泥土,用粗壮的手指捻上一捻,再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便能知道这土能不能用来烧制陶器,烧制出来的陶器究竟是上品,还是下品。

这种本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出来的,而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跟陶土打交道,才能够快速辨别出来。

秦始皇二十六年八月,泥瓦匠们日以继夜地忙碌,终于在小半年时间后,造出了一部分陶器官窑。

而这时候,屯长重等一干陶匠,也分别在咸阳附近找寻到了一些适合烧造大型器物的陶土。

随着一车车的陶土,从远处运来,向南也开始振奋起来,兵马俑的烧制,终于可以开始了。

重和幺儿粟等里中人为一屯,自然是独占一个窑口。

这样一来,从制模、洗泥,到拉胚、成型,一直到最后的烧制、上色,全都是一个屯里的人在操作。

倘若其中有人出了错,犯了事,那自然就是一屯之人都要受过。

此时,少府老吏又出现了,他开始安排“工作”:

“从即日起,开始制作陶俑。所有陶俑,均按照真人、真马、真车大小烧制。”

“一号到五号窑口,烧制武士俑;六号到十号窑口,烧制立射俑和跪射俑;十一号到十五号烧制军吏俑……二十六号到三十号窑口烧制战车,其余窑口,均烧制战马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所有兵俑和马俑,样貌、神态不得雷同,否则按废品处理,屯长受十笞!”

此话一出,众工匠们全都噤声不言。

在这缺医少药的年代,要是被这十鞭打下来,不死也得残!

老吏安排完之后,各屯便开始迅速动了起来。

重这一屯人所在的窑口,正是十二号,需要烧制军吏俑,而军吏也分高级军吏、中级军吏和低级军吏三类,他们的穿戴更是分了好几种,有披挂战甲的,也有头带长冠,身着长袍的。

这些东西,都要分清楚来。

趁着这当口,重便找来十一号、十五号等其他几个负责烧制军吏俑的窑口屯长,商量了一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