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摸着这条路应该花费不会超过300万,咬咬牙只修最关键的路段200万都用不了。
问题是,县里愿不愿意出这笔钱?”有人觉得,苏安一个人承担如此之大的重担,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尽量节省一些,只修最关键的地方,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一定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
如果资金的规模大幅度削减,是否意味着工程的可行性就会提高。
如果可行性提高的话,县里面再出上一笔资金,那这事儿就几乎是板上钉钉。
“县里?哼...还是算了吧!等你打个报告上去,没个两三年都研究不完。
等两三年过去了,领导也已经换人了。
然后这事儿要重新评估,到时候又要花时间。
一来二去之下,就连咱们村的人都已经不在乎这事儿了。”有人一听要让县里出钱,直接赶忙打断这些人的异想天开。
倒不是县里的领导有多么的不好,主要是县里是真的没钱。
如果县里给自己的村子批了100万。
那整个县的所有村子都会炸了锅。
凭什么给他们村,我们村就没有?
面对这个问题,有谁能够解答?
如果县里说,那是因为对方的村子自筹资金100万,县里才特批了100万予以补充。
这个时候,如果有村子的站了起来说道:“我们村不用100万,我们村就需要50万?“
这钱给不给呢?
他们村自筹资金100万,的确了不起。
可我们村,总工程造价才需要50万。
凭什么100万能给他们,我们总造价50万,一毛钱都拿不到?
难道说,要的越多就越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