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南下侵宋

作者:终南野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但凡有一点忧患意识,就不该对金国抱有幻想,与其有银子赔偿,不如拿出这笔钱赐给边关守军,或许重赏之下,那些士兵会爆发出异常高昂的战斗热情,阻挡住金军铁蹄。

可悲的是,大宋摊上这么个君王,有些事注定是逃不过的。

却说童贯这厮将银子押送到了雄州后,心生胆怯之下,竟不愿继续向北,随意找了个手下官员,便将事情推诿出去,自己留在后方坐等佳音。

但他永远等不到好消息了,就在押送银子的队伍北上三日后,从涿州传来消息,金人在收到赔款后,悍然撕毁与大宋的约定,大举出兵南下,涿州已然危在旦夕。

童贯听闻这等噩耗,顿时就唬的魂飞魄散,一刻也不敢在雄州停留,当日就向着南方逃去。

作为节制河北诸军的最高指挥,童贯这一逃不要紧,却引起了连锁反应,导致地方守军各自为战。

再有就是宋朝河北差不多有百年未有外敌入侵,原本军队就训练松懈,许多地方连满编都做不到。

两者相加之下,宋军岂能挡住金军脚步?

金国是在六月初七发动的突袭,到了六月二十二,短短半个月时间,竟先后攻破涿州、瓦桥关、莫州、瀛洲、雄州,兵锋直抵河间府。

到了这个境地,大宋地方官的无能与迟缓,表现的淋淋尽致。面对金人入侵,像涿州知州葛逢,率先弃城而逃;易州知州黄烈,逃跑时坠城折断左足,又不幸折断右足而死;雄州知州吴震连金人面都未见到,就紧随童贯脚步而逃…

这些人不抵抗也就罢了,逃跑后竟没有一人想到,要派人向朝廷通报。

到了七月初,河间府知州的求援信才送到东京,当时第一个看到这封急报的人,乃是少宰白时中。

这厮见了如此军情,不仅没有第一时间报与赵佶知道,反而就此事征询蔡攸的意见。

蔡攸毫不在意的回曰,“这必是有人谎报军情,要知道童枢密目下就在河北,有他亲自坐镇,出不了什么大事。”

白时中听后觉得深为有理,遂回函一封,对河间知州一顿训斥。随后,二人便将此事抛之脑后。

直到七月初六这日,被蔡攸视为定海神针的童贯逃回京城,白时中等人这才知道大事不好,赶忙将事情报给赵佶知道。

而赵佶在听闻此等宛如晴天霹雳的消息后,表现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一不追究童贯等人逃跑、隐瞒之责,二不思调兵北上阻击金人,反异想天开的想要派人求和。

不等赵佶选出使节,金国使者撒卢拇和高庆裔就先一步抵达。

二人来到东京后,在大庆殿上飞扬跋扈,当着大宋君臣的面倒打一耙,直斥宋朝与金国昔日会盟不诚,屡有背信弃义之举,若想平息金国之怒,必须割地称臣云云。

眼见金人这般颠倒黑白,郑居中、赵鼎等血性官员个个义愤填膺,纷纷出班谏言,金国屡次毁约,兼又欲壑难填,不可信也。眼下当务之急,应该号召天下忠勇义士勤王,万不能再次上金人恶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