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牛微微思索,讲述道:
古时,有一个读书人叫做郎玉柱,他的父亲官居太守,得俸不置家产,尽用来购书,死后留给儿子满满一屋书。
郎玉柱谨遵父亲“劝学”的遗训,在家道衰落、无物不鬻的情况下,惟有藏书不少一卷。
他信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言,日夜苦读,竟到了痴迷的程度。
不仅世事一概不晓,连人情常识也不懂。
见亲朋不知问温凉,客人来访,相对而座,没说几句,便诵声大作。
甚至于把偶然发现的前人埋藏在地窖里的霉烂粟米,和夹藏在乱卷中的径尺“金辇”当成是“千钟粟”、“黄金屋”等传言的应验。
造成郎玉柱这种痴呆的原因,是由于他为了博取功名一味地读圣贤书,即只读四书五经。
用现代人的思维分析,朗玉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生活能力。所以他虽然熟读经书,却屡试不中。
逐渐改变郎玉柱痴呆状况,是他的一场艳遇,或者说是一场仙遇。
郎玉柱在读书中偶然发现家藏《汉书》第八卷中,夹着一件用薄沙剪成的美人,变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绝代仙姝,自称“颜如玉”。
颜如玉的到来,并未让郎玉柱领略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境界。
甚至阻止他读书,使其治棋枰,授以弦索,日与饮博。
颜如玉劝阻郎玉柱不要读的书,当是指博取功名的四书五经。这类书籍只会使人变的迂腐,痴呆。
经书中也有论述夫妇之道的章节,但郎玉柱怎么也读不明白。
他对颜如玉虽“亲爱倍至”,但竟不知与其发生性关系,他还天真地问颜氏:“男女同居则生子,今与卿居久,何不然也?”
颜如玉给了朗玉柱一本《房中秘读》,对他进行性教育。
当郎玉柱领略到“夫妻之乐”,喜形于色,逢人便说这件事,其憨态可掬,听之者无不掩口。
作为书籍化身的颜如玉,传授给郎玉柱弦索、棋枰、饮博、以至男女枕席之事,实际是在指导他读四书五经以外其它内容的书籍,主要是子部类书籍。知识面的开拓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丰富了郎玉柱的日常生活,陶冶了他的情操,给他带来了生活乐趣,使他的“痴病”逐渐得到了治愈。
颜如玉的形迹传闻到县令耳里,县令为一睹她的丽容,差人拘拿。
颜如玉藏匿书中,县令恼羞成怒,以“书妖”为借口,竟将一屋书焚之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