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音乐若是有鄙视链的话,那么编钟一定在鄙视链的顶端。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曾侯乙编钟一定是在顶端中的顶端。
堂下之乐,以钟为重。
想象一下,在群山之巅的祭祀大典上。
在国君宴请使臣的殿陛之间,乐师们手持钟锤,撞向编钟,一时之间,钟鼓齐名。
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
芋,笙,管,似日月星辰。
天地人在这一刻,浑然一体,这个声音仿佛就不是人间应该拥有的。
陈青牛要做的,就是让这沉寂两千四百多年的声音再次响起。
让千年前的礼乐之邦重现。
他经过一夜的学习之后,第二天,开车去县城买来材料,将做编钟的一应东西放在院子中,制作曾侯乙编钟。
宋檀儿拿着直播杆,在一旁拍摄。
第一步以铜、锡、铅为材料制模。
第二步制范。
第三步结壳。
第四步浇铸。
第五步修整。
第六步校音。
制成了一套由65个钟组成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既华美又庞大,足以占满一个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上中下三层的钮钟、甬钟在铜木结构的钟架支撑下,共同构成了这件复杂华丽的乐器。
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壮丽恢弘,其秩序感与局部繁丽的装饰相契,犹如一部动人心魄的交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