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制作闲云野鹤陶埙

作者:郭半仙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浸泡:把晒好的陶土放入有水的水缸中,浸泡化解成泥浆。

搅浆:浸泡陶土时不断用木棍搅拌,使之更好地溶解为泥浆。

过滤:将陶土浸泡发酵后,过滤泥浆,去除杂质。

沉淀、沥水:自然沉淀并反复沥去浮水,使之变成黏稠的泥浆。

发酵:把黏稠的泥浆灌进棉布兜里吊晾沥水,大约一周左右,符合制坯硬度的泥块便形成了。

揉練、摔打:将泥块进行摔打揉匀,用手精心揉制,直到泥不粘手,然后用塑料袋包装,保湿堆藏,自然发酵半年左右,俗称“醒泥”。

第二阶段:练泥制作坯体。

取量。

取醒好的泥料若干,反复打压揉摔,让泥块结构致密,内部没有任何气泡,然后按所需称重取量。

拉坯:将称好的泥料若干放上拉坯机制作坯体,将泥捏成窝头的形状,罩在转盘上,在拉胚的过程中要保持泥料不能来回摇摆,还要注意埙壁的薄厚,薄厚要适中,太厚音色会太闷,太薄音色太轻飘。

压光:制作成型的坯体室内晾置,达到一定硬度后,精细修坯压光。压光是把埙的表面磨光,把棱角去掉,表面变得光滑、发亮为止,在经过反复调整和压光之后进行开孔打眼。

开孔:按要求开吹孔和指孔,用两手自然将埙托住,先用笔芯在需要开孔的地方做记号,然后使用专门打孔的工具逐个开孔,共开了十个孔。

雕刻:在埙的表面雕刻一只黄鹤,几朵白云。

阴干:将埙搁置阴干,不能暴晒或者风干,以防裂坯。

第三阶段:初调音阶段。

初调音:此阶段是将一枚罐状坯体变成一件乐器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制埙工序中最耗费功夫的阶段,要求调音师必须具备一流的音乐知识及演奏水平,经过调音师严格试吹调校埙的音准、音质以后,一枚合格的陶制吹奏乐器就初步形成了。

第四阶段:进窑烧制。

烧制:把调校好音准的干坯小心翼翼装进窑内,然后开始点火烧陶,经过约70个小时的连续烧烤,最高温度可达1100c,然后逐渐停火慢慢冷却,30多个小时以后就可以出窑了,降温是一個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骤冷骤热,这样会使埙出现破裂,在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火候与温度。

第五阶段:复调音抛光美化。

精调音:出窑后的闲云野鹤陶埙经过仔细查看、试吹、挑选,抛弃烧裂变形的残次品,剩下的合格产品再一次进行精调音准音质,让每一个音准音色更有张力,让低音圆润浑厚,高音嘹亮,提高每一个音孔的灵敏度,这样做出来的埙才会更出色。

打磨、抛光,最后抛光美化外观,一件精美的乐器埙就此诞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