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此。
豪商如此。
大收藏家如此。
帝王名臣也是如此。
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字画往往是按照名气排列。
宋徽宗的《岁安图轴》被他排在了所有收藏中的第一位。
也就是千字文的第一位,天字位。
你说宋徽宗的画功能比得过韩滉还是韩干?
比得过李公麟还是米芾?
比得过赵孟頫或者黄公望?
乾隆皇帝也是如此,名气大的就喜欢。
一位豪商书房挂了一张画,别人问,这是哪位名家的画作啊?
豪商说唐寅的那是面上有光,但若说不知道是谁的,那就没面子了。
钱既然花了肯定要买名气大的。
所以作伪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根据作品的风格补入与之风格相近画家之款识,印章,题诗等冒充真迹出售。
很多时候可说真假难辨,也让很多大收藏家打过眼。
一副佚名画是不是流传有序对于其价值来说极为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
因为只有被珍藏的才值钱,若古人没有收藏此画,那佚名画就卖不了高价。
裴玉琴在高古拍卖任副总,又是兴庭古玩的总经理,这一点自然是门清。
所以直接问此画的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