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研发成果

作者:纯洁de大叔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矿场、工业设备已经交付给基石矿业了,其它的研发项目也差不多了……”赵铁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吴昕前往动力研发车间去了。

他们首先来到的是船用蒸汽发动机研究区域,这是研发过程最顺利的发动机。

毕竟他要求的只是几千吨船只使用的发动机,整体体积不算太大,并不需要一些超大型制造设备,而且由于一些制造工艺上的进步,让其性能反而有少许提升。

“这是经过改良后的二号原型机,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标准输出3500马力,最大输出5100马力,至于装到船上能跑多快,这就不清楚了。”赵铁给他介绍着。

这时,检查完蒸汽机的黄彪走了过来,听见两人的话后说道:“比晚晴北洋水师的致远舰的发动机要好一点,致远舰两台发动机,排水量2300吨,航速大概18节,33公里/小时,同等条件下,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

吴昕听后点点头,至少几千吨的船舶使用是没问题的。

接着,赵铁带着吴昕到了船用柴油发动机那里,一两百吨小船使用的柴油发动机,负责研发的高祥直接照抄了t-34的v-2柴油发动机设计,只是主要材料从铝合金变成了铸铁,性能稍微有点降低,但不影响使用。

然后就是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了,一共有风冷和液冷两款。

风冷发动机抄袭的是惠普r-1830双黄蜂发动机,制造初号机的材料都是按照原来的标准,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而材料减配后的型号,散热成了死穴,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只能作为技术储备。

液冷发动机抄袭的是梅林发动机,按原材料制造的初号机也能达到设计要求。

至于材料减配后的型号,由于液冷的散热效率高,发动机还能使用,动力输出基本合格,寿命也较原版下降不多。

但缺点是无法长时间维持高功率运转,否则会因散热问题发生故障,而且发动机自身重量也大增,相比初号机增重了将近三分之一。

不过吴昕要造的基本都是木头飞机,发动机重点就重点吧,末世后能自己造飞机还有啥好说的。

除此之外,负责飞机发动机研发的刘朗,为了练手,在最开始时设计了一台一战时的气冷转子发动机,性能将就,至少拿来造一造侦查机毫无问题。

发动机研发进程吴昕还是满意的,至少末世后自给自足基本没问题。

之后,赵铁就带着吴昕就来到了电器实验室,其设备精度是除了厂里那几台进口五轴加工中心外最高的。

为了能够自己制造无线电器材的相关电子器件,尤其是芯片,实验室有包括精度在一微米左右的小型光刻机在内的各种精密设备。

当然,也不是买不到精度更高的,只是以目前铁岭机械厂的水平只能弄出这种精度的设备了。

没错,这些设备都是铁陵机械厂自己造的。

除了芯片之外,还有元器件以及线路板制造设备,也都是自造的小型生产设备,除了生产效率感人,至少对讲机的重要部件都能自己制造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