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处仁就是罗炎所选中的人才。
徐处仁的官声不错,他当初为官,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说明徐处仁为人仁厚有德。
徽宗问京东收成的情况,徐处仁用旱蝗来回答。问他:“城镇有盗贼吗?”他回答说:“有。”徽宗便认为徐处仁不欺骗他,正直诚信。
代理开封府事,裁断判决如流,说明他并不迂腐软弱,有决断力。
童贯出使陕西,想平抑物价,徐处仁认为不应当,说:“此令一传,商人不做生意,而积藏货物的人不拿出货物来,名义上是平价,实际上是涨价。”
可见他也懂商业经济。
钦宗时,徐处仁被任用为宰相,建言储粮,备以御金兵。金军北撤,又请伏兵袭其后队。
他对付罗炎的策略,也没有问题,知道要紧守渡口,防备罗炎渡河。
可见他也是懂得军事的。
怪只怪他的对手是罗炎,是不可用凡人视角和常理应对的存在。
这样一个仁德、有声望,有决断力、懂得商业和军事的大才,直接下野不用,实在是可惜。
以徐处仁治理大名府,让他带出一批年轻的官员,也能给罗炎培养人才。
知识容易灌输,可处理事情的经验,还是得靠现实的磨砺,有了徐处仁的教导,那些年轻官员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用徐处仁治理大名府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能给宋庭的官员释放一个信号,表示他不是一个喜好滥杀的人。
这样就可以令他在今后征伐其他城市时,减少很多阻力。
那些官员想着反正投降也不会死,还有机会官复原职,那抵触投降的情绪也就会小很多。
官员不必担心战败身死,守城自然松懈,攻取也会轻松不少。
城市没有遭受战火荼毒,百姓对罗炎他们的抵触也会减少,能更快的赢得民心,聚拢天子之气。
只任命一人,便有这么多好处,罗炎又怎么会舍弃徐处仁。
不过罗炎想让徐处仁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