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起来连通南北的海上商路,各种利润不言而喻。
这些已经在乱世之中挣扎太久、穷怕了的世家们,为了一个鲜卑胡人的皇位尚且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投入以期能有更大的回报,现在骤然冒出来这么一个生财之道,而且还是关中的杜都督这位最会做生意的人主持的,大家凭什么不上道呢?
只要这些北方世家上道,吴郡和青徐世家肯定也会积极响应,商路构筑起来,作为中间停靠之地的青州,恢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简直指日可待。
荀羡一时激动,差点而又想直接站起来,奈何杜英直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这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能够稍稍避免青州完全沦为江左或者关中的人才培养之地和廉价原材料的产地以及低劣的商品倾销之地,避免青州和江左之间出现太大的贸易差异,使得青州为数不多的财富彻底消散罢了。”
荀羡自然也明白,但是他现在就是落水之人,能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也是抓,焉有放手的道理?
当即他便郑重说道:
“仲渊,之后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之后再说,青州一贫如洗,若是仲渊拿出来一大堆建设工坊和市集的方略,余也无能为力。”
说着,荀羡撩起来自己的衣袍,给杜英看了看打着补丁的下摆。
身为青州的都督都已如此,青州财政吃紧到了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杜英盯着那块补丁,补丁在里衣上,除非掀起来衣服否则是看不到的,这就更能说明荀羡并不是装模作样,甚至他还穿着一身整洁的衣衫在外面以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自己的形象。
这让杜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无论是建康府还是偌大的天下,能够找到一位衣衫上打补丁的大都督,难矣!古往今来,又有几人?”
“这不算什么,夫人心灵手巧,余也不挑剔。”荀羡摆了摆手。
杜英接着说道:
“正如令则兄方才所言,青州未来可期,工坊之建设、荒地之开垦,乃至于一些大型船坞的建设,青州其实都有很不错的先天条件。但现在也的确只能出此下策。”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那一幕······”荀羡虽然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但是此时顺着杜英的想法,也不免有所畅想,毕竟身在乱世而饱经风霜的他们,又何尝没有盼望着这阴云散去呢?
他喃喃说道:“且看那道路上,络绎不绝;田野之间,阡陌纵横;茫茫琅琊外海上,船桅如林······
今日之废墟,何时才能兴盛?想要抹去泪水重建起来,谈何容易?”
“会看到的,也能做到的。”杜英笃定的说道。
“何时?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