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老家,曰本,北美,欧洲,以及其他地方,楚欢思考了良久,仅以传媒业来讲,只能是以香江为自己的事业根本。
即便是到了楚欢重生的那个时期,国内的传媒业也没有彻底的放开,而且根据老家的诸多法规,想要做文化输出,难度简直就是犹如登天。
所谓文化输出,并不是要做什么为国争光的大事,而是因为文化输出的背后代表着无数的利益。
看看漫威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利用文化输出圈钱的,先是电影,然后周边,再往后依托迪士尼乐园这个平台,赚取海量的资金。
楚欢一直都瞧不上那些说东方文化无法在海外打开市场的说辞。
不是东方文化在海外市场打不开,而是因为没有人去铺垫这个市场,任何的市场都是需要前期大量时间去铺垫的。
仅以《功夫熊猫》为例,就能够看出来这是一部真正的东西方通吃的透露着东方属性的动画片。
当然了,《功夫熊猫》的故事内核依然是的西方人的内核,但很多事情有开始就已经不错了。
另外,西方文化的输出,在电影上更多的是依托他们强大的技术水平,为什么好来坞电影在进入东方市场的时候,能够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最主要的是,那个时候好来坞的电影技术已经足够强大,可以拍摄出让为之惊叹的电影画面出来。
所以在老家真正有影响的好来坞电影,多是那些充斥着高科技的大片。
好来坞用《侏罗纪公园》敲开了世界的大门。
只要楚欢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掌握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那么就有可能用一部充斥着东方元素的香江电影走向世界。
而具备这样条件的电影最好的选择就是一部仙侠片!
徐可的电影《蜀山》虽然在刚刚出来的时候票房扑街,但还是那句话,没有铺垫,没有培养观众。
电影观众是需要培养的,而不是野蛮生长的。
八十年代初的电影观众愿意看《少林寺》,但这部电影要是放到后世去上映,保准扑街到姥姥家!
楚欢现在资金充沛,拥有代表着此时好来坞电影工业最高科技水平的工业光魔的股份,完全可以让香江的电影科技人员前往学习。
只要这条路打开了,那么后面便会有海量的现金回报。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海量资金的投入。
好在这个时候,楚欢别的不多,就是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