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本来还不把王有胜的话放在心上,可现在,她整个人都懵了。
战斗还没有结束,王有胜是从哪里来的勇气,敢这么打包票?!
苏曼道:“王营长,战争还没有结束,您就已经能够预料到结果了?”
王有胜微微摇头,笑道:“不是预料,是事实如此,而且,在你说这句话之前,已经有两个小队成功拿下敌人两个据点了。”
“王营长您就开玩笑吧,您虽然五官灵敏,能够听到方圆几公里的动静,但是,据我所知,此次攻打的是鬼子分布在万家镇四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据点,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您的能力范围了吧?”
王有胜淡然一笑,道:“放心吧,我心中有数,你大可放心地写。”
苏曼却依然不动笔,她是一名出色的战地记者,对战争的战地新闻绝不会添油加醋,胡乱锻造,她只会记载真实的事件,真实的记录。
就好比之前王有胜攻打据点的时候,她也是一五一十地记了下来,还有八路军在百头岭营救俘虏的战斗,她在被得救之后,凭着记忆,也记了下来。
这些东西,等她有机会之后,就会联系一些报刊发表。
只是,唯一可惜的是,如果身边有一台相机就好了。
有了相机,有了照片,才更有说服力。
否则,按照她现在写的战地报告,听着就不像是八路军能干出的战绩,因为实在太传奇了。
而更难受的是,她还是亲眼看到的,可依然有些读者不会买账。
想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
王有胜观察到她这个举动,就道:“苏曼小姐,似乎有心事?”
苏曼也不隐瞒,解释道:“是啊,如果我那台相机在身边就好了,有了相机,这几篇新闻才更有说服力。可惜了,被小鬼子抢走了,真让我生气。”
说话间,她神情冷若冰霜,似乎那台相机就是她的命一样。
王有胜挑了挑眉。
相机,这是个好东西,而且,苏曼如果真的把这些新闻搞好了,不仅能大大削减鬼子的士气信念,还能激起国民的抗敌斗志。
毕竟,今年是抗战时期最低沉的一年,大量的《亡国论》肆意横飞。
王有胜就道:“去哪里才能搞到相机?或者说,鬼子身上会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