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受到熏陶,眼界本就不凡,加上家教良好,品性正。
这等子弟做起事来,相比普通人,的确事半功倍,轻易的上手各事,并且毫无拘谨。
秦钟是官宦子弟,比起薛蝌来,做事较为古板,不如薛蝌机敏。
因此有人更看好薛蝌,有人却不然,反认为官场上做事不同凡间,本就需要古板严谨,倒是认为秦钟要更胜一筹。
无论如何评价。
对于这两名自家后生,唐清安都比较满意,愿意大力栽培,以为金江镇培养储备人才。
当秦钟拿着公文,转交给外面的官员的时候,堂里的平辽侯,正和冯胜之,谢友成等人,紧急商议海州之事。
“得不偿失啊。”
冯胜之对朱秀总兵的做法是不满意的。
这就是两人身份上带来的不同的意见,朱秀考虑更多的是军事,而冯胜之考虑的是国事。
海州城虽然不在金江镇手中,但是海州城外的田亩却在金江镇手中。
虽不占名,却占了实惠,也和朝廷之间有个缓和的余地。
谢友成闻言,却未朱秀辩解,认为忠顺王对金江镇敌视太深,海州不易在对方手中。
真的大军在前线作战时,忠顺王却突然断了金江军粮道,如何能不防备呢。
“拿海州容易,如何向朝廷交代?”
冯胜之反问道。
两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们从事务上来分析得失,唐清安也在思考。
海州城已经拿下了,解除了军事上的隐患,保障了日后大军在外的作战。
让,肯定是不会再让了。
军队的想法,唐清安也不能无视,一意孤行,只顾文官的心思,要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