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损失了八万人,而日军不到三千,战损比一比二十六。
被国民政府视之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日最大之耻辱。
一旁的陈浩抽着烟暗自思忖:“妈了个巴子,咋的,开始比烂了,比谁更差劲儿。
似乎只要有比自己差劲儿的,那打了败仗也就不丢人似的。”
他们的观点,陈浩不能苟同。
他正要站出来反驳,便听赵刚说:“国力贫弱装备低劣,这都是事实。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你们想想,南京保卫战,国民政府动用了十二万大军,口号喊得倒是很雄壮,与南京共存亡,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但结果呢,紧紧守了三天就城破兵败。几万军人被俘,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到底缺的是什么,一句话,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有我无敌的气势。
外围守不住,就应该退进城内打巷战。班自为战,人自为战。
把城市变成一座堡垒,即使是阵亡,也要在临死前给敌人重创。让人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李云龙听得直点头,看起来是颇为认同血拼到底的精神。
陈浩却不住摇头,心忖:“赵刚书生一个,就会纸上谈兵,放在二十一世纪那叫键盘侠。”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守不住?说是十二万大军,不如说是十二万溃兵炮灰。
王牌嫡系早让光头给撤走了,留下这些人是垫刀的倒霉鬼。
国家元首跑了,留下守城的将官也逃了,剩下一帮溃兵群龙无首,没有组织起来,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援兵支援。
三无军队,拿什么来守,就凭一股血勇之气?
就算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又能如何,没吃没喝没有枪弹,在日军有组织的扫荡下,能撑得了几天?
陈浩倒是有信心在那种环境活下来,可那十二万溃军,有几人能像他一样呢?
不是每一个首都都叫莫斯科,也不是每一个国家元首,在敌人重兵集结包围上来的时候,依旧能够淡定的阅兵,表达与将士共存亡的决心。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不等于: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已经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