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针对八路的会议

作者:太平洋过客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囚笼政策,是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根据八路的活动情况,针对性设置的政策。

基本特点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然后以封锁沟、封锁墙为辅助,从占领区向抗日根据地全面扫荡。

目的是把八路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支援的孤立的小块,便于日军逐次分区搜缴。

铁路公路是部队快速调动的基础,关键是炮楼碉堡,成为一颗颗扎在八路根据地的钉子。

现在炮楼守不住了,那整个囚笼政策将大打折扣。

之前军官们都没来得及往这方面想,现在想想只顾抱怨,不解决问题,多田骏司令官的囚笼政策,将在山西名存实亡。

跟其他地方一比,第一军恐怕会被扣个无能的帽子,再也抬不起头来。

长条会议桌的主位上,司令官莜冢义男开口道:“你们刚才都已经把问题说的很清楚了,现在谁能给我分析分析,怎么解决问题吗?”

屋里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他们有的人问题都没有想明白,更别说拿出方案了。

仓促之间开口,恐怕不是露脸,是露屁股了。

就在此时,胸有成竹的山本一木站起身说道:“将军,各位同僚。

据我得到的情报所知,造成炮楼被摧毁的罪魁祸首,那些扛在肩膀上的炮管。

实则是八路军得到的一款新式武器,名叫火箭筒的东西。”

四十毫米的口径,直射距离四百米……

一桩桩详细的数据脱口而出,就好像真有这么一款武器似的。

问题性能也太夸张了,便有人质疑,情报是从哪里得来的,属实吗?

山本一木道:“上个月晋绥军的军官观摩团,前往八路军参观得知了这一情报。即使他们已经在很努力的保密了,可还是被我们的鼹鼠发觉了。”

此言一出,众人倒是不再怀疑武器的真实性了。

随着阎锡山的态度模糊,两军也有一些私底下的交流。

许多军官的意志并不十分坚定,在日军情报人员的金钱攻势下,晋绥军内部已经被他们渗透成了筛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