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团的刘团长,也出言附和表示赞同。
八路军的步兵团分为三个等级,主力团,基干团和地方团。
能称得上是主力团的部队,都是能同日军打硬仗的。在一百多个团里仅有十几个。
大多数的步兵团,是缺乏训练,武器装备比较差的,基干团和地方团。
是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还是说,扶持弱小的让他们追上来?
对于首长们来说,是个值得权衡思量的难题。
“报告,紧急情报。”
总部的情报科长,领着一名骑兵通讯员走了进来。
他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坏的消息,阳泉方向的日军混成第四旅团,开拔朝根据地的方向赶了过来。
刘师长把玩着手里的铅笔分析道:“一个旅团突然往我根据地扑过来,这恐怕不会是孤立的行为。”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又是一次大扫荡的前奏。就看有没有其他日军部队配合了。”左副参谋长也表明了自身的观点。
日军一年发起的大型扫荡,最少也有个四五次。
要是计算不同地域的,把华北其余地方日军的大扫荡计算在一块,一年得有个二三十次。
八路军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日军一有动静,就能猜个七八成了。
只是大扫荡是阳谋,能做的准备并不是很多。
真正的应对还是得靠实力。
八路军同日军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想从日军拉到网里跑出去,少了得脱层皮,多的恐怕得掉一块肉,甚至丢了命。
得知有可能是日军发起的春季大扫荡,指挥部的众人面色都严肃了起来。
只有陈浩是个例外,他惊讶日军会在此时发起扫荡,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自己带来的武器装备,马上就能投入到战斗中,检验实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