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咸丰年间,从与外商贸易频繁的沿海城市兴起,各地先后彷铸洋银。
在这种情景下,为保持民族尊严,维护货币制度,清政府被迫开始筹划铸行本国银元。
所以银元又叫大洋,采用的是银八九铜,也就是89%的银和11%的铜。
清朝各个版本的货币大概重为七钱二分,换算成现在的通用单位为26.8克左右。
民国版本发行铸就的银元货币重量大概跟清朝时的重量一样。
还有一种叫半开、贵州、四川、广西部分地区民间对云南铸造的每枚重库平3钱6分的小银元的称谓,以其可抵通用银元的半元而得名。
因为是1圆的一半,所以叫半开。
凌织羽听的倒是很有兴趣:“那为什么后来要取消银元,发行了法币呢?”
张明月临时做功课,却显得知道的很多一样:“是因为其他国家实行了金本位,白银成为一般商品了。”
31年以后,英国、加拿大、日本、奥地利等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发行纸币,实行轻度货币贬值,以刺激国内的生产和消费。
33年,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增发货币,加足发行通货准备金而增加白银储备。
连续发布《购银法桉》和《白银国有令》等一系列法令。
33年上半年,世界银价一度从每盎司16.5便士,上涨至20.5便士。
当美国大幅度提高白银价格并大量收购白银后,由于民国的银元远比美国的白银收购价低,促使了民国银元大量流向国际市场,被美国当作白银收购。
此时民国一下子便出口白银3400万两。
西方国家把民国的白银运到伦敦高价出售,每装运1000万银元,即可获暴利400万元。
人是趋利的,如此能够轻易大赚一笔的生意,谁也无法阻止。
在34年一年中,仅魔都流出的白银至少有两亿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时间就有三亿多枚银元流向国外。
这造成了民国流通领域内货币奇缺的现象,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称为银元危机。
市面上钱多了会通胀,钱少了会通缩,通缩和通胀都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