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归倭附(十四)君权臣权

作者:云无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如此之事,于有明一代并非个例。

正如刘渝龙于《明代文职大臣廷推制度探略》中所说:“(廷推)它是经吏部初步酝酿出大臣人选后,再由廷臣会议商榷,共同推举出素孚众望、德才兼备之员为大臣人选夕供皇帝择用。

这在客观上对当时空前膨胀的皇权是一种制约。每当皇帝违制任用大臣时,常有以维护封建王朝典制为己任的士大夫挺身而出,慷慨陈词,进行抵制。

嘉靖初,世宗以特旨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席书为礼部尚书,廷臣便以席书不由廷推进用,交章诱之,迫使其屡辞新命。

万历十九年夕,赵志皋、张位奉特旨入阁,吏部尚书陆光祖上书,极言特简非制,唯廷推‘广忠集众,而杜偏听之奸,绝阿私之患’。因反对者众多,抗词亦甚激烈,神宗被迫表示‘不为后例’。”

有意思的是,正是这种分割皇权的功能,令鞑清统治者愤忿评说:“简灌出自廷推,实为明代敝政。”“用人乃驭下大权,太阿岂宜旁落!”。

如此一来,所谓廷推仅为皇帝用人之参照,不影响君主独裁之论,也就不攻自破。而臣权于国家决策之中的影响力,也就显而易见。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与月票支持,谢谢!

ps:大家看本书能看到今天,想必也发现了,从我的写作风格来说,一旦开始写“理论”必然意味着剧情走向要出现变化。这一章和下一章将会是高务实与朱翊钧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之前的理论铺垫。这两章中提到的某些问题,也正是后续对高务实为人与施政能力的考验,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