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龙叹了口气:“天子就是想清查大同的军屯田,然后好多收籽粒粮......另外还要整顿大同诸军,十三万数千之兵,天子
是不信的。天子要的实兵、精兵,要在大同整顿出四五万精实之兵,还想另外招募100天子家丁。”
王在晋皱着眉头道:“大同镇的军屯田至少有二百多万亩,哪怕能查出二百万亩,一亩收个两三斗籽粒粮,也能有五十万石啊!如果由朝廷和山西输往大同的钱粮不变,那大同镇的饷额至少能有一百五六十万,养五万精实之兵的确够了。”他捋着胡须,点点头道:“五万精实之兵如果养好了,宣大方向上就能万无一失了!”
赵之龙苦苦一笑:“就怕天子要将大同当成宣府的镇国府啊!”
黄立极一怔:“怎么回事?”
王在晋也问:“这是怎么说的?”
赵之龙道:“在我离开大同府的时候,万岁爷就说了......北京太热,大同凉快,是个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
皇城,司礼监。
“什么?万岁爷要去大同避暑?还想让皇后娘娘和两位贵妃娘娘同去......”
李尊祖这个时候正在向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办事太监徐应元传达皇帝的手诏。
看完了手诏,徐大太监也吃了一大惊。
朱由检在手诏中吩咐徐应元立即准备迁移后宫去大同,不过他并没有说要设立镇国府,更没说要建立西京,只说是“避暑”,因为天热啊!
“可现在夏天都快过去了!”御马监掌印商辅明也来了司礼监,他听了徐应元的话,就插了句嘴。
现在已经是农历的六月底了,眼看就要入秋,还避什么暑?
徐应元瞥了商辅明一眼,“老商,天子也许觉得北京城的秋天也热呢?”
被他一提醒,商辅明也知道刚才有点失言,立马就摸出块手绢擦汗了,“还真是的,这天.....都快七月了,还那么热,的确得去避暑。”
徐应元点点头,对李尊祖道:“宁远伯,咱家和商掌印得赶紧去坤宁宫向皇后娘娘禀报......”
李尊祖连忙起身,“下官得回家去看看,先告辞了。”
徐应元说了声“不送”,也站起身,和商辅明一块儿去了坤宁宫,向周皇后报告。
而李尊祖也没回家,出了西华门就直奔孙承宗的住处去了。孙承宗现在掌握了盐运衙门,手里拿着几百万的盐利,那可真是炙手可热了。不少被魏忠贤撵出北京城的东林党人,也渐渐汇聚到了他的门下,有些被他安排去淮扬管盐,有些则还在北京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