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巽说:“不如将荆州诸郡献给曹操,即可防御刘琦、刘备,又能得到曹操重用。”
刘琮喝叱说:“这是什么好计?吾受先君基业,尚未坐稳,为避叔兄责问,便将基业拱手奉让他人,岂不贻笑天下?”
傅巽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设的荆州去对抗中原,必定是危险事;以刘备抵抗曹操,是不适当。三项都显得不足,想用以抵抗朝廷军队,是必定灭亡之道。主公觉得自己与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答:“不如。”
傅巽因而说:“若刘备不能抵抗曹操,那么荆州就不能自存。若刘备能抵抗曹操,那么刘备就不再是将军的属下了。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
蒯越、韩嵩也劝刘琮归降曹操。
刘琮正犹豫不决时,见一人昂然进言说:“众人之言甚善,主公何不从之?”
刘琮一看,乃兖州山阳高平人王璨。
王璨,字仲宣,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龚,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乾,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璨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见路边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儿朗读起来。
友人问他:“你能背诵吗?”
王粲回答:“能。”
友人当即叫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棋,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子,他说能帮着人家按原来的局势把棋子重新摆好。
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无一棋子误差。
王粲生性善于计算、写文章。作算术很简捷地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写文章,总是一挥而就,从来不用修改。
时人常常以为他是预先写好的,但他们尽管反复精心构思,写出的文章也没法超过王粲。
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
当时的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
蔡邕的才学在当时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客厅常宾客满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