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博士学宫占据主导,只是其他百家不争罢了。”
“博士学宫看似是天下士子汇聚之所,实则就一遮风挡雨、讨论学问之所,也就你儒家会这么在意,墨家、医家、农家等诸子百家,那一家不是尽心尽力为大秦效力,哪一家跟儒家一样,只知道高谈阔论、夸夸其谈?”
“你儒家天天说民心天心,但你们真在意过底层人的生计?”
“你们的所作所为才是真的让人发笑。”
“百无一用是儒家!”
殿中又是一阵颇为难堪的沉默。
良久。
叔孙通才恼羞成怒道:“你一个竖子也敢妄议圣人之言?我儒家推崇的是仁义,这仁自然也包含了黔首,这岂是没在意底层人生计?你这分明是在曲解我儒家治政!”
“其言可诛!”
闻声,秦落衡大笑。
开口道:
“我有幸读过《论语》,也晓一些孔夫子见解。”
“孔夫子一生讲仁,儒家更是讲了几百年的仁了,但你儒家可曾给过‘仁’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战国游士遍天下,说辞泛九州,但你儒家何时得到器重过?又可曾将哪一国骂倒了?”
“儒家的确推崇仁政!”
“但儒家推崇的仁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这是对民众的仁,还是对贵族的仁,你们心中比谁都清楚。”
“儒家讲治民众安居乐业是仁,但阻天下裂土刀兵连绵的仁,儒家从来没讲过,大抵是不愿说、不能说,因为说清楚了,你儒家的那个‘仁’便说不通了。”
“儒家的仁实则是小仁。”
“真正的大仁其实是法家树立的。”
“商君有言:‘法以爱民,大仁不仁’,韩非子有言:‘严家无败虏,而慈母有败子’,仁不当是少数人的仁,而当是天下人的仁,唯有民众奋发,集体遏制罪行膨胀,才能一举而达大治。”
“这才是大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