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是会一些北国语的,虽然不像小统子这个外挂一样精通,但是简单地交流几句完全没问题。
北国守城兵检查过户籍没问题,就放他们进城了,一路上,乔谚他们走得很顺畅,完全没引起别人的怀疑。
进了函关城内,一家三口朝着城西赶去,据探子来报,人质都被关在了城西的工地上,正在加固一段老旧的城墙。
赶到城西,三人先在靠近城墙修筑地附近租了一座小院子,解决好住宿问题,接下来再开展后续安排。
小院子不大,有三间小屋,屋子都有些破旧了,但现在的情况,也不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时候。
先将小院打扫了一遍,乔谚让小统子从空间里拿出准备好的被褥,将床给铺上,慕溱臻则外出去打探消息。
小统子的空间里锅碗瓢盆应有尽有,马上一个小家就支楞起来了。
小院位于街道上,出了院门就是街道,乔谚在厨房里做饭,小统子就坐在院门旁,听着过往的行人聊天,从中打探消息。
现在人生地不熟,乔谚不让她去远的地方,小家伙只能坐在门口听墙根。
八卦的瓜吃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却没打探到,小家伙失望地回了小院,闻着宿主做的菜香来安慰自己沮丧的小心灵。
饭菜做好,慕溱臻也回来了,他刚刚去修筑城墙的工地附近转悠了一会儿,发现了些有用的线索。
人质的手脚上都带了镣铐,限制了行动自由,被北国兵压制着修筑城墙,男女老少无一例外,老人孩子负责挖土或是运土,而年轻的壮劳力则负责滚石块、铸城墙。
人质的生活过得水深火热,稍有差错就会被官兵往死里打,有些人已经形容枯槁,估计坚持不了多久了。
工地周围有重兵把守,寻常人进不去,但外围有小贩在卖吃的,有些官兵会到小摊上买吃的,估计军队的伙食并不好。
他去转悠的时候恰好赶上了饭点,官兵正在给人质发食物,一人一个黑漆漆的面疙瘩,只有孩子拳头大小,小孩儿都吃不饱,更别说大人。
乔谚听着慕溱臻说工地的情况,脑中思忖着办法,他们得想办法混进工地。
想起太子殿下刚刚说的工地外围有小摊贩卖吃食,她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想法。
他们也可以到工地外围支一个小摊,卖些吃的,将北国兵给吸引过来,寻找机会混入其中。
慕溱臻和她也是一个想法,以他媳妇儿的手艺,不怕那些北国兵不上钩。
商议好了对策,吃完饭,一家三口就上街去采买摆摊用的东西。
一辆不起眼的牛车,摆摊的支架以及摆摊的食材和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