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阿狸、腾达等巨头才会在外卖业务上频频掀起补贴大战,就是要以外卖为抓手,构筑起本地生活服务的主心骨。
原时空的霉团。
不管之后业务怎么多元化运作,外卖也始终都是营收的大头。
如果再往前追溯,团购的兴起与火热,也是跟餐饮加入团购序列密切相关,从而极大地带动了团购概念的普及。
这便是吃货的力量。
对于普罗大众,尤其是对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人而言,衣食住行当中,吃跟住的消费占比一直都是最高的。
前者养肥了大小餐馆,后则养肥了大小房东。
嗯,更准确地说,大小餐馆,本质上其实也是在替房东打工。
不然怎么说。
大城市食物链的顶端,永远都是包租公、包租婆呢?
“如果仅仅从营收的角度看,你说的确实没错,餐饮确实应该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但我以为,这恰恰歪曲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内涵。”
张硕却有不同看法。
“愿闻其详。”
在张硕面前,裴卫平永远都是谦逊的,作为青橙的半个元老,他太清楚,青橙集团就是张硕一手缔造出来的。
青橙集团每个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也都是张硕做出的。
又哪里骄傲的起来?
“本地生活服务,说白了,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的服务搬到线上,替消费者打破信息壁垒,同时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
在外卖平台出现之前。
普通消费者想要知道,本地有哪些好吃的餐馆,价格、环境、服务怎么样,除非是资深吃货,其实是很难的。
点评类网站的出现,解决了消费者“知”与“不知”的痛点。
外卖平台则是更进一步,通过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也就是外送服务,直接将餐送到消费者手中,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