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着老太太刚刚说过的话,段茗青心中暗自猜测,老太太难道是盼着他振兴段家的门楣?
可老太太并未催促过他念书,也未曾讲过希望他考官的话。
老太太并非他的亲娘,虽对他过于苛刻,可的养育之恩还在。想到段家破败后老太太的身上的变化,段茗青心情复杂极了。
段茗琛的心思就简单不少,科举不好考,考上了还要读几年书。
老家有地,可家里没一个种地的料子。
他二哥是完全指望不上的,三哥念书强,应该让三哥继续念书。
回老家卖地收租都行,一家人不会饿死。
他不能什么事都不干,到时候要找个营生赚钱。
不过这一切得等回了老家再说。
一个人出人头地的法子有很多,但最为稳妥的康庄大道仍是读书做官。
抛开那些入了商籍的,只要是家中有些钱财,多会把儿孙送到书院里去念书,盼着孩子读书出人头地。
平民百姓每年都要服徭役,考上秀才就能拥有豁免权,考上举人后更是每月都有银子拿,还能直接当官,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若段岳秀还在,家中的儿孙哪怕再没用,只要考上了举人,他都能运作一番让,家中的子弟进入官场,端上这个年代的铁饭碗。
于是就在家中儿郎还小的时候,送他们进入书院念书,给他们聘请名师,让他们能更快走上科举这条康庄大道。
不仅是段家,京城里显赫人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