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镇海转头看向沈方儒,第一次低声下气的对他道:“周某教子无方,实在羞愧,今日犬子对博文苑造成的损失,周某愿一力承担。”
沈方儒呵呵笑了一声,明明脸上的笑容与平时一般无二,却让人极其不舒服。
“摄政王说笑了,令郎今日所损坏的典籍,全都是真迹,世间只此一份,不是,王爷说补偿就能补偿的了的。”
周镇海见他的样子,收敛起笑容,眯了眯眼:“那你想怎样?”
沈方儒依然不卑不亢地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沈某也无法决断,还是奏请圣上,看看皇上怎么处置吧。”
“沈方儒,你当真要与本王撕破脸?”周镇海的口气中,已然带上了威胁。
沈方儒毫不退让:“此事不是沈某一人之事,如果不把这件事妥善解决,怎么对得起这天下的学子呢?”
“好!沈方儒,你不要后悔!”说着,周镇海便拂袖离去。
当天,博文苑典籍被损毁一事,传遍了整个京都。
众学子们自发组成规模庞大的队伍,一齐来到大理寺门前,控诉摄政王次子周子越,当街打人,口出狂言,损毁典籍,目无王法。
大理寺卿背靠摄政王,见状怕事情闹大,于是连忙出兵镇压。
然而此次集结的学子人数实在是多,且大多数正在气头上,有些失去理智,于是官兵在镇压的时候,一时失手,不小心伤了几个。
此番作为,更加激怒了莘莘学子,于是这件事越闹越大,第二天便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
早朝的时候,皇上便质问周镇海这件事。
周镇海站了出来,脸上的表情无悲无喜:“启禀皇上,昨日之事,确实是小儿的错误,只是个中缘由太过复杂,先请皇上看一下这篇文章。”
说着,便呈上一张写满文字的纸。
这张纸上的文章,正是那篇讨伐摄政王的文章。
周镇海等皇上看完,“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老臣在朝二十多年,辅佐皇上十年,为了皇上,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没有半分私心,所作所为,全是一心为皇上着想,为天下着想,却没想到,竟然被这般小人如此猜忌,还利用文人的身份,散播谣言,让众人对臣口诛笔伐。”
“小儿周子越,不像他兄长,年纪轻轻便上了战场,他从小跟着臣长大,虽然不懂事了些,但是是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如何的殚精竭虑,所以听到有人诋毁他的父亲,才会不顾一切的去维护臣。”
“所以,虽然方式错误,但希望皇上能念在他一片孝心的份上,只惩罚老臣即可,放过小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