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无形

作者:独孤寻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待子时三刻去了茶室,那悟色僧人置三个瓷碗于易前辈身前,取一茶末于水而煮,待其沸腾,取一盂早先备好的熟水止沸,舀出置碗,其色微红……”

“易前辈饮下之后,却见诸多往事浮于眼前,或见自己身披甲胄,或见自己背负柴薪,诸多影像交替而现,两息之后方自惊觉回神,那时易前辈心内大惊,心道以自己的修为,神魂怎能被这茶水所惑?”

楚南风听了也是大为心惊,心知师父易无为已是入了元婴之境,神魂凝真不惑,怎么可能还会受到影响?

“到了丑时,那悟色僧人复煮一茶,其色近黑,舀入第二个茶碗中,易前辈便是凝神聚真,岂知将茶饮下之后,眼前却是一片茫茫,虽只电光火石,一闪而过,却也是让易前辈心神入惑,当时易前辈心头大骇,要知那悟色可是个毫无武功修为的寻常僧人……”

“啊?”楚南风顿时骇然失色。

“到了丑时三刻,悟色如法炮制,复舀一茶,其色淡绿,易前辈略一迟疑,端起饮下,只觉其味甘苦皆有,时而清甜,时而苦涩,久久不去,那悟色等易前辈将第三碗茶喝下,便是言道:此茶谓之三生三世,易居士可知何谓三生?”

“易前辈知道此话含有禅机,不敢轻易作答,想那饮下三碗茶水所感,便是应道:谁是我,我是谁,我是我……那悟色闻言便是合什唱诺佛号而去。”

“次日悟真大师便请易前辈入了禅室,索取了马郡主的玉佩推断后,对易前辈道:易居士心有慧根,入我佛缘。可惜老衲神通未臻大成,略见形影,无法窥真,此缘因起,自有消时,罪过,罪过,易居士可去辽东或有机缘。”

楚南风此时方知悟真所言,“十年缘起今当有果”的含义,虽说那时悟真的“宿命通”功法未臻圆满,亦是能断出自己十年后到寺一行,可见这神通当是非同小可。

“当时老哥我觉得奇怪,何以要郡主的玉佩才能推断?便向易前辈打听,才知道这“宿命通”并非信手拈来,而是要凭藉外物或人的气机才能应事,听说这玉佩是马郡主佩带多年之物,后来赠与了大兄弟?”

楚南风点了点头,“十余年前我一时寻它不得,心中还念念不忘,那日前辈将它转交于我,才知道是被师父带走,想必是师父知道“宿命通”断事的凭藉所在。”

“就犹如算卦之人需要所算之人的生辰八字一般。”穆道承笑着点头“那日老哥也问了易前辈,若是没有郡主的玉佩,那如何凭推断?易前辈的回答倒把老哥我吓了一跳……”

楚南风甚感惊讶:“为何?”

“若无外物,却是要让问事之人凝神静气,然后将脉门交于断事之人……呵呵,若是寻常人也就罢了,哪个练武之人敢将自己的脉门轻易交与外人扣住。”

楚南风闻言却觉正常,如医者号脉探病,若是当日无有马希兰玉佩,悟真要按脉切入他的气机神识断事,他亦会答应。

“易前辈听了悟真大师之言,知他不是诓骗之语,言语间却隐有马郡主犹活世上之意,心也大定,便北上辽东。契丹信奉佛教,高僧诸多、各处名寺古刹易前辈一一寻访,九年前在幽州大明寺寻到了身怀“宿命通”神通的高僧了觉大师。”

“这了觉大师佛法精湛,契丹皇族甚是推崇,易前辈与他求断马郡主生死行踪,了觉大师却是不允,易前辈便是与他相约,若了觉以本心所见,将佛家“我执”二字释义无垢,便也不做纠缠于他……”

“啊?本心所见,释义无垢?”楚南风听得大为不解。

穆道承笑了一笑:“那了觉大师也知佛学禅机各人各见,易前辈此问必有深意,沉思良久方才道:不为外因,不为内好,不沾不弃,不爱不憎,一心向佛,心念唯执…那时易前辈言道:佛谓众生平等,又分各自缘法,大师不沾不弃,又何来“象王”?那了觉听了脸色大变,却是默言不语。”

“象王?”楚南风疑惑道。

“易前辈学究天人、才智自非常之人能比,他心知向了觉求解马郡主生死定是不易,打听清楚了觉的过往由来,才去了寺中求解,而以“我执”之说,让了觉本心见真释解,就是以求在心境上胜他一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