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糜旸献策

作者:酱油拌历史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糜旸接着说道,“建安二年,大王再次被吕布击败于小沛,父亲跟随刘备逃到魏王那里。

建安三年,吕布派遣高顺等人攻破了大王据守的沛城,大王单骑逃走。父亲不避危难,几经波折,终于与大王汇合。

建安五年,魏王亲自东征大王于徐州,大王战败,关将军被擒。

大王逃往青州,在邺城东面约二百里的地方停留了一个多月。

父亲辗转千里带领着被打散的士卒,也来到这里与大王汇合,使大王不至于成为无兵之将。

建安五年,父亲跟随大王来到汝南,在这里跟随大王一起击杀蔡阳。

建安六年,魏王攻击大王,大王兵败汝南,父亲一路保护大王逃到新野。

建安十三年,魏王亲率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父亲跟随大王一起南撤。在那场战役中,吾之兄姐,皆没于阵,父亲依旧不悔,继续追随大王。”

“这种种往事,皆是我自幼听大王讲述给我听,大王一日不忘父亲对其之忠义,大王亦一日不忘其对我糜氏之愧疚。”

“可到了如今,父亲却要忘了初心吗?”

“在今日之前,世人谁不赞一句吾糜氏乃忠贞之臣,难道父亲要因为一念之差,使我糜氏清誉蒙羞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数月前魏将军于禁之故事,父亲当引以为戒。”

“当日魏王百万斧钺刀斧之前,高官厚禄之前,父亲皆不曾有所动摇,而如今竟为了一时私怨,而背弃大王而去吗?”

“况且有大王在,纵使前将军想治罪父亲,大王通情达理,势必不会坐视不理的。

父亲何忧之有。”

正所谓当局者迷,糜旸话语刚落,糜芳已经掩面而泣。

从种种往事来看,糜芳对刘备的忠心毋庸置疑,但就是之前他被私怨给一时蒙蔽了心智。

人心都是肉长的,更何况要背叛一个追随了二十多年,如兄如主的人,糜芳心中本来就不好受。

如今被糜旸将往事一件件抖出,糜芳心中的后悔之意几可填城。

但大错已经铸成,糜芳深知他与徐详相通已经不是一两日的事,早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纵使糜旸今日擒杀了徐详,徐详无法回去复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