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y{
$.click{
$.toggle;
$.toggleclass;
});
});
第八章真假古董的密码·四
2018-08-1315:50:24ctrl+d收藏本站不迷路
上一章:
下一章:
木户有三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已经有三个人因此而丧命了。我看看木户,这是她祖父的笔记,应该让她来打开。木户加奈没有推辞,她习惯性地把头发撩到耳后,拿起稿纸,缓缓掀开第一页。
稿纸上全是汉字,笔画很潦草,大部分汉字上头还标着四位数字,我估计这是老戚头破译时的原稿,那些数字就是加密的电报码。
在我们的预期里,这应该是木户有三的中国探险日记,里面应该记录了1931年那几个月的经历。可是,事实却和我们想象的大不相同。
我们看到的,是一段一段四骈六丽的古文。不是一篇,而是十几篇,每一篇的文风都不统一,有的很雅,有的却很大白话,看起来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甚至有的段落连完整的都没有,只剩残缺不全的几句话。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散见其中的一系列批注,有的批注很短,只有一句话,有的却写了满满一页纸。
“怎么会这样?”我和木户加奈交换了一个迷惑的眼神。这种格式,与其说是日记,倒不如说是一篇充斥着大量引文的学术论文。
每一段古文的左上角,都有一个用红墨水笔标出的数字,笔迹跟汉字不太一样,应该是出自姬云浮的手笔。他在拿到译稿以后,肯定做了初步的整理。也幸亏有他这位资料处理大师,不然我们光看这些明文,不比看密码容易多少。
“中文古文你能阅读吗?”我问木户加奈。木户加奈笑了起来:“在日本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大部分人都不懂现代汉语,但古汉语阅读却是一项基本技能,否则与大陆密切相关的日本上古史便没法研究。”
“很好……”我悻悻地缩了缩脖子。她的意思,她的古文阅读比我还要好。我们肩并肩互相依靠着,开始按照姬云浮整理的顺序正式开始阅读。
这篇“论文”相当复杂,作者旁引博证,从故纸堆里刨出无数碎片,把它们巧妙地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像,还加入了自己的分析与点评。而随着作者的考据推展,一个尘封已久的秘辛缓缓浮上水面,这秘辛是古老的,却与现在的我们息息相关,仿佛一面大幕缓缓拉开。我们慢慢翻看了笔记,像两个忠诚的观众,完全沉浸到那个世界里。
鉴于原文太过艰涩繁复,我无法引用,只能试着用现代白话将整个故事还原,中间还加入了自己对“论文”的理解。
故事的开端,是在武周垂拱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