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真假古董的密码 · 四

作者:马伯庸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一年,武则天决意称帝,开始大造舆论,为登基做准备。她宣称自己是弥勒佛主转世,降于世间拯救万民,所以大肆崇佛,命令薛怀义以乾元殿为基础,建起了明堂与天堂,并在里面供奉佛像。这些佛像中,有两尊佛像至为珍贵。一尊是夹纻弥勒大佛像,身量极高,供奉于天堂之内,代表的是武则天的本身。

除了弥勒大佛以外,明堂里还供奉着另外一尊毗卢遮那佛。这一尊佛的质料来自于西域进贡的极品美玉,依照武则天容貌雕成,是一件稀世珍品。武则天非常喜欢这尊玉佛,将它摆在了明堂隐龛中,用来与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对供。

毗卢遮那佛不过两尺多高,武则天一直担心会被人盗走,遂从神策军中选拔精壮士兵,担任明堂的守卫工作。可是明堂总有奇怪的事情发生,不是砖瓦无故跌落,就是夜闻女狐哭声。正巧北禅宗的六祖神秀大师在洛阳,武则天向他请教,神秀大师说您的护卫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血腥与杀孽太重,与佛堂祥和气氛不合。武则天问有什么解决办法。神秀大师仰天一笑,说陛下您问的正是时候,这件事的因果,在数年前便已经注定了。

原来几年前神秀在玉泉山传法,曾挖出一座废弃祠堂。工人原想把祠堂拆走,不料平地忽起大风,无法施工。到了晚上,一位丹眼长髯的红脸武将出现在神秀梦中,说我乃汉将关羽,魂魄一直栖息玉泉山中,那祠堂是容身之处,倘若拆毁便成了孤魂野鬼。神秀说你不如皈依我佛,做个护教珈蓝,岂不更好?关羽大喜。到了第二天,神秀便为关羽重塑金身,再造祠庙,供入玉泉寺内,受信徒香火。

神秀讲完这故事,对武则天说关羽乃是天下无双的猛将,威压如今又已皈依我佛,请他为明堂护法,再合适不过了。武则天听说以后,大喜过望,立刻下诏造起一尊关公珈蓝铜像,供入明堂。神秀上师还为守卫明堂的士兵一一剃度,受具足戒,号曰“佛军”。

八年之后,正是武周证圣元年。河内坂良那对玉佛的仰慕非但没有减退,反而与日俱增,已经到了茶饭不思夜不成寐的地步。他整个人已经近乎疯狂,居然浮现出一个极其荒谬的想法:把玉佛据为己有。为此,他设法与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搭上了关系。

当时武则天已经有了新宠沈南璆,薛怀义唯恐地位不保,正冥思苦想如何讨好女皇。河内坂良那献上两计,一计是将佛像埋在地下,用铁链慢慢牵引上浮,制造祥瑞之象;还有一计是用百牛之血,绘出两百尺之高的浮屠。薛怀义闻之大喜,依言而行,不料武则天反应冷淡,让他大失所望。

薛怀义心中郁闷,河内坂良那借这个机会,将其灌醉,然后一把火将明堂点起了大火。这一场火势极大,史书记载“火照城中如昼,比明皆尽,暴风裂血像为数百段”。到了次日清晨大火熄灭,明堂与天堂均被烧成了白地,夹纻弥勒大佛像被烧成了灰烬,玉佛却不知所踪,佛军统领连衡也消失了。

薛怀义酒醒以后,以为这场大火是自己引起的,自缚请罪。武则天念在旧情,赦免了他,但对失踪的玉佛却耿耿于怀。根据副统领鱼朝奉的说法,连衡是监守自盗,趁乱窃走玉佛。于是全国都发下海捕文书,捉拿连衡。

而实际情况,却是河内坂良那趁大火盗走玉佛,一路朝着东方跑去。连衡不及通知同僚,只身追踪而去。最后连衡在扬州附近追及河内坂良那,两人斗智斗勇,都奈何不了对方。在争抢中,玉佛被一摔为二,佛头被河内坂良那夺走,返回日本,佛身却落到了连衡手中。

连衡返回洛阳,惊愕地发现自己竟已成罪人,连同连氏家族也被波及。他手中只有无头玉佛,不敢交还朝廷,又不敢留在身边,只得将其埋在岐山群山之中,在其上面建起一座关帝庙,以纪念佛军守护。而他则改姓为许,隐居在岐山附近,默默地守护着。

对于河内坂良那,许衡一直耿耿于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寻回佛头,奉还朝廷,恢复家族名誉。为此,他拼命钻研金石玉石的鉴别之道,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气,娶妻生子,把根扎在了岐山。儿子成年之后,许衡把家业与鉴古手艺传承给他,留下一篇《自叙》给家人,毅然离开岐山。

在《自叙》里,许衡先是把玉佛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然后表示自己的时日无多,希望能在临死前去日本,毫无顾忌地放手一搏,才算对得起自己当年的誓言。许衡还表示,如果他没有回到中土,说明佛头的任务失败了,那么这个使命,将由许家子孙一代代传下去,直到玉佛身首归为一为止。

据说后来他化装成僧人,混入鉴真大师的队伍,从此再无任何消息。究竟他是在海难中身亡,还是在日本被杀,就没人知道了。

但许家没有遗忘家族祖先的遗训,将祖先交托的使命一代一代传了下去。笔记里列了一个很详细的家谱清单,上面的记录显示,许家从没有忘记过这个遗训,一直把佛身保护得很好,再窘迫的时候,也没人会提出卖掉它。

几百年下来,许家的金石鉴定之术已成为权威,更逐渐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形成了五脉鉴古的雏形。而先祖许衡的嘱托,历代许家子孙也未敢遗忘,每一代总有人会前往岐山,守护玉佛身。笔记关于这一部分的记录,零散而琐碎,都是在记叙哪一代什么人做的关于玉佛的什么事。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才重新出现了大段记录。当时许家有一名子弟叫许信,参加了大明援朝抗倭战争。许信在前线杀敌之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姓木户明雄的倭寇头目,居然想乔装潜入内陆,形迹可疑。他得到上级首肯后,只身追踪而去。几番交手,许信才知道,木户这个姓,原来就是当年的河内家分支传下来的,他们继承了河内坂良那的遗志,一直对留在大陆的玉佛身垂涎三尺。最后两人在岐山附近同归于尽。

许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几百年过去,河内坂良那的子孙竟然也一直没放弃夺取玉佛的心思。在族长的主持下,许信被安葬在离玉佛不远的地方,以表彰其精神。而从这时候起,许氏族长下令对玉佛之事三缄其口,除了长房嫡子嫡孙以外,不得外传。

这个命令初衷是为了防止有心人觊觎宝藏,但时间一长,对玉佛的存在知道的人逐渐变少,再加上乱世波折,传承几度中断,五脉尚在,但玉佛之事却慢慢地被许氏子孙淡忘。到了清代,许家已无人记得,就连《自叙》一文也不知流去何方。

在论文的结尾处,作者不无忧郁地写道:“自从唐代连衡祖先东渡以来,列祖列宗无不秉承‘信义’,把守护玉佛视为比性命还重要的事,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事情呀。连衡先祖开创白字门金石之法,本意是让许氏有朝一日寻得玉佛,可以明辨其真伪。可如今本末倒置,玉佛无人记得,这鉴古之法倒成了主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许氏已遗忘了祖先的嘱托,偏离了本道,把心思都用错了地方。

“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搜集、考证了无数古籍与古董,试着将许衡祖先的事迹复原,其目的在于有朝一日,可以唤醒许氏血脉,再度肩负起这个使命,不让我们的祖先蒙受无信的羞辱。明堂已经化为灰烬,武则天在乾陵里沉睡,对朝廷的恩义,我们可以不管,但让玉佛身首归一,是我们华夏子孙的责任。尤其是当下倭寇欲侵我国土,欲亡我民族之魂,欲灭我民族之精神,玉佛之事,可正为六万万同胞振奋之图腾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