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筑基不易

作者:人一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般的铜耜估计就是最先进的工具了,只有少数人才能永有。

可以想象,他们的生产能力必定比较地下,稍微大一点的土包就成了拦路虎。

可想而知,大禹王得到这样一件可以劈山的神兵利器,对众人的士气影响该有多大。

以后大禹继续率领治水大军废寝忘食,终于顺服了大水,一共疏导了九条河流,其中弱水疏导至沙漠地带,黄河疏导过龙门山,最后流入大海。

还将汉水向南疏导注入长江,开通汶山疏导长江;又疏导沇水进黄河,疏导淮水入大海,渭水进黄河,洛河进黄河。

岳飞根据史料记载再加上他后来掌握的地理知识确定,大禹当年治理的水域分别为黄河、长江、淮河和注入沙漠之中的弱水。

殷受介绍大禹铜耜的情况和岳飞翻译过来的理解吻合,但是他使用的那些名称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岳飞就给他来个总括和重述,达到简明扼要而且还易懂。

大禹王接着这件神兵利器的帮助治水成功意义深远,给华夏子孙提供一块宜居之地,但是那个铜耜的功能远远不止如此,殷受以极大的兴趣记载这样的事情,似乎比那个治水更能让他高兴。

后世之人居住在九州任何一处地方,都已经是一个平安的场所,可是在大禹王治水的时候,索要给大水提供道路的所在到处都是凶险。

这些凶险是大禹王首先要克服的,否则他的治水大军不是被吃掉就是被吓跑,如鸟兽散。

通过太行山的时候,那些治水的先头部队等上山去探路,给大禹王的劈山找到一个合适的下手之处,哪怕大禹王神力盖世,也必须用在刀刃上,否则累坏了大禹王,他们都没地方哭去。

可是他们刚到山顶,突然跳出一只斑斓猛虎,身材高大,至少是平常那种猛兽的十倍。

这个先遣踏查小组一共五个人,被那大虫一口吞了四个,剩下的那个在最后,一个跟头就跌下了悬崖,摔得半死。

大禹王急忙赶过来,跟那人询问发生了事情。

那人挣扎着告诉了禹王猛虎吃人的凶险,还没有说完就彻底死掉了,原来他的颈骨都摔断了。

只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吊住一口气,将情况汇报给大禹王。

这种猛兽拦截的事情实有发生,因为开山通河打扰了它们的生活,攻击来犯者是它们的本能。

不过,这种一口吞了四个导致五人专家小组团灭的事情还是第一次。

大禹王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勃然大怒,倒提铜耜就踏上太行山顶峰。

到了最高处,只见那只杀人的大虫已经在那里等候,果然一只斑斓猛虎,额头显赫地一个王字。

大禹王铜耜一挺,四丈长的一根发出凛凛声威,竟然镇住了那只凶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