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延长虽然看起来时间不多,却足以导致被烧的人丧命。
因为这种产自自身原因由里到外燃烧的火焰,可以产生高达千度的烈火,多一秒钟,就能将人体的五脏六腑烧得净光。
所以那些裸民国人都非常明白穿衣服的严重后果,因此都坚持一条铁律——打死不穿衣。
兴冲冲而来的神农,一明白这个道理,立即就蔫了。
他也就知道,于是他就放弃努力,不再花费无效劳动,意图改变他们的习性。
这种人命关天的改变,在他没有绝对把握之前,还是别动这个心思了。
殷受写到这里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大禹王进入裸民国也不穿衣服了。
他显然是明白了裸民国自身燃火的情况了,为了不让裸民国人尴尬,只好自己尴尬了。
这种有能力让自己不尴尬却自愿尴尬,就体现了大禹王的高风亮节。
怪不得大禹王民望特高,福泽后代呢!人们从拥护大禹王转而拥护大禹王儿子,就可以理解了。
只要他儿子别犯傻,整天搞那些自取灭亡的事情,平安当一辈子君王应该没有问题。
岳飞评估了神农的这个发现,认为虽然没有解决问题,至少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这个原因告诉那些和裸民国人打交道的人,至少不会再以伤风败俗为理由剿杀他们了。
至于针对那个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实际上是在神农的发现基础上继续努力,如果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神农的努力和发现依然是功不可没。
岳飞不管别人,他自己一定要公正,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别人实际有了大用,却被自己忽略。
这个原则,岳飞认为,不仅仅只评价眼前的有用,而且包括过去以往所有的有用。
有无肠国,无肠国是什么东西?岳飞自己有疑问,一读殷受的笔记体自传,才发现原来神农、大禹、殷受都有这样的问题。
无肠国在深目国之东,那里的人都是身材高大,但是却肚腹空空,没有肚肠,所以被称为无肠国,又称作无腹国,因为肚子之所以被称为肚子,就是因为里面有肚肠,如果没有肠子,肚子的称谓从何而来?
这个无肠国也被视为海外国之一,该国的民众称作无肠民,都说其人腹内无肠,吃什么东西不经过消化这个环节,都是吃完以后直接就跑了出去,一丝一毫的打盹都没有,所以那些食物即使吃得再多,也没有什么作用,纯粹是浪费粮食。
但是,这个无肠国的人,却也是黄帝的后裔之一,许多那个时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说那些人都是有腹,却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直接跑掉,被那个时候的人视为最大的浪费,他们的人也被当作负面样板,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要成为无肠人那样的废物。
关于无肠人的来历,说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凡黄帝之子,共有二十五宗,但是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因为姓氏是重要的人或者立下大功的人才可能获得恩赐。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只有十四人获得姓氏,其中有四个人是二人一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其中的姬姓最大,比如西周的姬昌、姬发,就是他们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