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肠之国的人,姓任,可见在黄帝的儿子当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支派,排名第七位。但是,这些人有一个十分无语的极大弊病,就是他们都没有后代,也就是黄帝的这个封姓,到了这个无肠人这里,就一辈而绝。
根据神农的初步调查,无肠国人其实并不是没有肠,他们吃下的食物只经过一段很短的肚肠,却不没有经过正常的消化吸收环节,化便排泄出去,为了活着,他们要不停的吃不停的喝,才能维持身体正常的需要。
神农据此分析,这些无肠国人的拼命吃东西,也只能勉强保持他们自己的存活,稍微出一点什么意外,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正常吃饭,也就中断了他们的生命。
只是吃饭就已经让他们的生活无比艰难,可是那些吃的东西是不可能自动跑到他们的嘴边的,必须自己采集,还不算更困难的需要花更长时间去种植和收获。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更多的精力生儿育女,所以他们一辈而绝也就理所当然了,除非有权有势又有钱的大能之人为他们提供支持才能让他们养育后代,比如黄帝。
作为受无肠之苦的人,他们因为不得不吃,而且吃了以后,根本就来不及干别的,就必须蹬东如厕,很是不雅,那种急匆匆的行为模式,让稍有羞耻心的人都难以接受,无地自容。
凡此种种,都让无肠国人无地自容,这就是身体的痛苦以外,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折磨,以至于他们许多人都生无乐趣,不想再继续受罪,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他们一辈而绝的原因。
自己受了极大的痛苦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受同样的罪,这种难言的痛苦已经难以忍受,一辈而绝又有什么不可?
神农作为人类最早的良医,具有极为浓厚的怜悯心。
就是这种怜悯心作为内在动力促使他走千山尝万草去百国,为那些无助的民众解除疾苦。
而那个时候的人,本来就没有富足的生活,一旦生了病,就会贫困交加,所以神农治病救人,不会有丝毫的个人利益追求。
当他经过了解病人双重困苦以后,立刻就投入了全力,发现病因,研制草药制剂,为他们治病。
神农首先确定无肠国人的病因,原来是他们都患了一种肠胃病,这就是后世的泻肚,因为得不到及时医治,就演变成为慢性疾病。
而且他们都没有相应的防护医治的知识,吃东西的习惯都一样,造成老年人腹泻的食物,接着也给年轻人带来同样的腹泻,如此就变成了无肠国的一种习惯势力、传统文化。
于是这就变成了无肠国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就是食品店和东厕非常发达,而且二者紧紧地并排而立,流水线一样。
既然诊断是肠胃病以及造成这种病的原因是不洁的食物,神农刻不容缓,双管齐下。
首先他找到那个黄帝的儿子国王任无佞,给他提出亡国灭种的危险,需要现在就当机立断采取行动,立即停止使用现在他们都每天要吃的那种有毒的食物,然后支持他给为他们开列的食物。
同时,强令食用一种草药的药剂,专门治疗肠胃病,这个对神农来说并非大难题。
那个任无佞虽然同样受到肠胃病的折磨,不能例外,但是他还是一边登东如厕,一边下达了全国必须遵从神农要求的命令。
这当然不是因为神农仅仅是一个良医,更大一个因素是神农是三皇之一,黄帝的儿子当然要遵从他的命令,这方面任无佞还是拎得清的。
而神农为了救人,当然什么方法有效就使用什么方法,自己就给任无佞下达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