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着。
坐在主席台的郑总工程师皱着眉头,望着会堂内争论的激烈的两派专家,起身来到第一排的几位院士面前。
看着悠闲在这喝茶的几位老人,郑淳无奈的苦笑一下。
“您老几位倒是一点都不着急。”
“这着急什么,讨论会讨论会,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各抒己见才对。”
“可这时间。”郑淳指了指手腕的手表上时间,“您老也不愿看着大家挨饿吧。”
“那我,说说我的方案?”说话的是十四人之中,那位叫做李强奇的工程结构学院士。
“没问题,李老,我现在就让他们安静下来。”郑淳面色一喜。
郑淳拿着话筒清咳几声,示意众人暂时停止讨论。
接着对李院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院士笑了笑,电脑连上会堂中心的大屏。
“下面请李院士给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施工方案。”郑淳朗声开口。
下面,瞬间掌声响起。
李院士神色没有任何变化,枯瘦的手掌操控着鼠标,打开一张图片,接着笑呵呵开口,“我就谈谈我琢磨出的一个方案。”
“当然,我的方案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所以,各位如果一些意见和别的观点的话,尽管提。”
“那下面,进入正题。”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张施工概念图。
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李院士采用的搭建隧道方案,既不是沉埋法,又不是盾构法或掘进机法,而是……
盾构法和沉埋法的结合!
在渤海隧道的北段,大约占总隧道总三分之一的长度,使用盾构法搭建隧道。
而其余隧道段,则采用沉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