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觌闻言,神情一冷:“怎么回事?”
阿庸抖了一下,声音低沉了下来:“今日送菜的车查的格外严,卑职没有寻到机会。”
谢良觌巡弋了阿庸一眼,突然阴晴不定的笑了:“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你怕什么?”
阿庸又抖了抖,低着头不敢说话。
他当然怕了,自打自家公子离开了四圣宗,藏身在了京城之后,性子便更加的喜怒无常,阴晴不定了。
有时候脸上明明是笑着的,可张口便是要取人性命。
有时候脸上的怒意明明吓得人肝胆俱裂,可却又莫名的赏了银子。
他实在是弄不懂了,但他清楚的知道,不能以公子脸上的喜怒来揣测公子的心情。
公子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看着阿庸吓得魂飞魄散,谢良觌也顿觉无趣,摆了摆手,不耐烦道:“去吧,安排祭品的事情去吧。”
阿庸如蒙大赦,一溜小跑的出了园子。
暮色渐渐深了,四下里亮起了灯,蒙蒙灯影被夜风吹得摇摇晃晃,星星点点的灯火十分的暗淡,只照亮灯下的方寸之间,照不到更远一点的地方。
东西号舍里灯火通明,唰唰之声此起彼伏。
明日巳正,贡院开门,士子们便要将第一场的考卷交上来,离开贡院。
不管这一场作答的如何,考卷交到提调官手中,第一场的本经便是尘埃落定了。
士子们都趁着最后这一晚,点灯熬油的作答,希望能够尽善尽美。
子时刚过,明远楼里闪出来一个灵巧的身影,借着夜色的掩护,在贡院中起伏纵跃,往明远楼后头的印坊而去。
号舍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熬不住了,熄了灯火,蜷缩在窄小简陋的榻上,不甚安稳的睡着。
西侧号舍中只有寥寥十几个号舍还亮着灯,有个脸白如玉的士子就着一豆灯火,一手托腮,一手执笔,蹙眉凝神,苦苦思量。
压在胳膊下的那几张考卷上,字迹干净整洁,虽不知道都作答的如何,但好歹算是写满了一整张考卷。
这士子掩口打了个哈欠,面露倦色,伸了个懒腰,小心翼翼的吹干了墨迹,将考卷收到挂在墙上的考袋中,收起面前的笔墨纸砚和木板,朝外低低喊了一声想要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