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几人陆续赶到。
李世民没有废话,随手将姬松的奏疏递给他们,先让他们看看。
《请建书院疏》?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特别是看到是姬松上书,他们更是吃惊不已!
没有犹豫,两人都看了起来。
如果只是一本平常的奏疏,陛下不可能将他们都叫来。
带着疑惑,他们先是不明觉厉,直到看了三遍后,他们这才发现了不对,就像是有什么隔着一般,让他们心中搔痒不已!
“来,再看看这个!”
李世民将自己摘录的那张纸递了过去。
随着相互对照,他们终于发现了问题,但脸色却越来越凝重!
“陛下!”
房玄龄率先说道:“此篇奏疏初看虽然新颖,但也不算什么,要是不深究,估计大家只是不明觉厉。”
“但好畤侯用他那灵活的心思,将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部体现在里面,而这些问题,我们,甚至是前人也很少有人考虑过。”
“臣为大唐贺!”
杜如晦也睁开紧闭的眼,同样躬身道:“臣也为大唐贺!”
李世民目光复杂,看着重新回到手中的奏疏,苦涩道:“真的那么重要么?难道古人就没有在这方面的先例?”
杜如晦苦笑道:“陛下!臣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记载和先例,但好畤侯从来就不能以常人眼光待之。”
“从臣等认识子毅以来,他每每所做,都是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曲辕犁、耧车、水车的出现,必定掀起一场农业的变革,再加上增肥之法,天下百姓田地的粮食收成大涨,已经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而造纸术的改良,加上其低廉的成本,大唐的读书人必将迎来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