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东归[2]

作者:白竹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杨琦这才讪讪地放下车帷。

一切都落在献帝眼里,他不由叹息,同样是侍中,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杨琦忠心可嘉,但反应也未免太慢了。还是刘艾好,忠心耿耿,又机敏过人。一声呼喊便化截了危机,他嘉许地看了刘艾一眼,刘艾微俯首,以示谦逊。

当夜,车驾到了霸陵,而行人饥肠碌碌,便停止了前进,埋锅造饭。在炊烟袅袅中,献帝回忆起这年来,还真是苦不堪言。

献帝早想摆脱这种窘迫的困境,但他身在乱世,却无兵无勇,与公卿商议许久,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寄望于外援。可是,张涵主意未定,一味敷衍了事,不肯‘拿天子冒险’。袁绍派遣了几回使者,暂时却无力北图。其余诸侯各守一方,连使者都没有,就更指望不上了。

袁绍野心勃勃,在关东会盟之时,便没有将天子放在眼里。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袁绍被张涵逐出了冀州,好不容易占据了豫州,势力也萎缩了不少。与袁术厮杀了数载,占了上风,却一时没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袁绍自不会如得意之时那样忽视献帝的正统地位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献帝一筹莫展的时候,机会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自董卓死后,朝政向由车骑将军李?(张涵也是车骑将军,双方各用各的)、后将军郭和右将军樊稠把持。三人原本都是董卓的部将,李?与郭多年同僚,交情深厚;而樊稠勇猛善战,极得人心,李?颇忌惮他。

兴平元年春三月,韩遂、马腾与郭、樊稠战于长平观。战后,樊稠与韩遂把臂私语,良久方归。李?得报,不免暗中起了疑心。樊稠更有眼光些,知道困

终非长久之策,欲引兵出关东与诸侯争雄,便索要更。李?既然起疑,如何肯信。

兴平二年春二月,李?设宴,谈笑间斩杀樊稠,吞并了他的部曲。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是人之常情。樊稠是秉政三人之一,开府的将军,地位尚在郭之上。李?说笑间便给宰了,两人交情再好,郭也难免有猜忌之心。这猜忌之心一起,那就象丢斧的邻人一样,怎么看李?,郭都觉得不对。于是乎,樊稠死了没几日,两人就各率自己的部曲互相攻打起来。

这样一来,秉政三人一个死了,两人直接开战,便把长安作了战场。献帝一看,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派侍中、尚书去调解李和郭的矛盾。

但是,献帝就是个傀儡皇帝,根本没有实力,李?和郭都不肯服从。反而,献帝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天子的权威性,人所共知。郭阴谋劫持献帝到他的军营,不幸的是,不,应该说,幸运的是,当天夜里,有人逃到李?营中,将郭的计划告诉李?。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

三月二十五日,李?派侄子李暹抢先一步将献帝‘迎’回了营中。至于献帝和大臣们的意见,理所当然被无视了。紧接着,李暹对皇宫实行了彻底的抢劫,而李?则将御府所收藏的金帛搬到自己营里,随即放火将宫殿、官府和百姓的房屋全部烧光。

值得一提的是,贾诩混的不错。李?一共派了三辆车,献帝一辆,贵人伏氏(即后来的伏皇后)一辆,贾诩和左灵共乘一辆,其余的大臣就都得徒步跟在献帝的车后出宫了。

郭也不甘示弱,便将献帝派去调解的公卿都抓了起来。正所谓,李?劫天子,郭质公卿。献帝调节不成,这仗自然还要打下去。李?召集数千名羌人和胡人,以御府的财物引诱他们进攻郭。郭则暗中与李?的党羽中郎将张苞等勾结,策划进攻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献帝就是把池塘里的鱼。郭里应外合占了上风,箭一直射到献帝住处的帷帘中。献帝这皇帝当的,真是憋屈。但是,他憋屈的日子还在后头。李?引诱羌胡的时候,除了财物,还许了宫女给他们。李?迟迟不予兑现许诺,这些羌胡就不时到献帝的住地窥探,“皇帝在这里嘛?许给我们的宫女在哪里?”

献帝是这个汗呐!

绿帽子在献帝的脑袋上盘旋,他是不能坐以待毙的。不过,献帝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得继续调节。可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相帝为随侍的宫人、侍从,向李?讨要粳米五斛,牛骨五具,却只得到了五具腐烂的牛骨。献帝的地位可见一斑。于是,李?同意了,郭就不同;而郭同意了,李?就不同意。这一战从三月开始,到了六月还未停止。死于战乱的人,数以万计。

然而,献帝虽然什么都没有,却还是有声望的。李?如此对待献帝,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李?的部下杨奉本是白波贼的渠帅,即黄巾头,可他很有正统观念。到了六月,杨奉与宋果等密谋杀死李?,事机不密泄漏了,杨奉就领兵反叛了李?。加之,贾诩劝退了羌胡,李?势力大减。适逢此时,镇东将军张济率兵从陕县来到长安,打算调解李与郭的争端,迎接献帝前往弘农。李、郭二人才同意讲和,相互交换女儿作人质。

这才本章开头的一段,献帝离开了长安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