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大汉国分崩离析,各路诸侯矫诏自命、据地称雄,献帝不被人放在眼里已经好多年了。但献帝这一动,却惊动了两个人,一个自然是张涵,另一个却是袁绍袁本初。
――――――――――――――――――――――――――
“将军!”
未到近前,曹操已躬身施礼。袁绍正容受礼,方上前几步,笑着扶起了曹操,大声说道:
“孟德贤弟,何须如此多礼……”
“哪里,礼不可废,该行还是要行的……”
曹操边寒暄,边心里诋咕。扬州初定,也不知袁绍忽然召他回来有何要事。不过,袁绍却无意在门口解释:
“孟德,我们进去叙话……”
……
历经了张涵制造的风风雨雨,曹操使尽浑身解数,终于重新博得了袁绍的信赖。归根到底,曹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袁绍身处飘摇之地,少不了他。有这个原则在,曹操在一次出征之前,亲自将妻子送给了袁绍。袁绍心花怒放之际,两人关系迅速好转。
曹操在袁绍势力中地位尴尬,不是因为其它,而在于袁绍态度暧昧。说白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家眷亲族的待遇问题,摆明了是挑拨离间。可联系此前的种种,曹操还是很可疑的。谁知
是否在与张涵唱双簧?谁也不知道!袁绍也不能肯定绍心中未必没有一点芥蒂。因此,群情汹汹之时,袁绍不说话。袁绍也是有分寸的,他是不肯过于逼迫曹操的――万一逼反,就不好办了。但是,不说话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曹操是袁绍的盟友,或者说附庸,他此时未曾有过地盘,不是那么好招揽人才的,可谓是兵微将寡,并不具备独立的条件。换言之,他对袁绍的依赖性很强。袁绍这么一来,曹操的处境就很艰难了。
然而,曹操将妻子送给袁绍,情况就不同了。古代的时候,领军大将出征的时候,是不能带家人的。无它,留下妻子作人质,以安上心。曹操将妻子送给袁绍,就是以妻子为质――刚刚想歪的,去撞三下墙。袁绍又不是吕布那个傻冒,女人到处都是,偏偏喜欢手下将领的妻妾。
曹操的这个举动乃是迫不得已,但效果显著。他这个姿态有两重意思:
第一,曹操有家人(父亲和弟弟)在张涵手里,袁绍心有疑虑也是人之常情。袁绍部属中有人拿此来说事,曹操就很被动了。如今,曹操将妻妾儿女都交到袁绍手中,这个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曹操将妻子送到袁绍那里,虽未明言,实已是以臣属自居。在此之前,曹操听命于袁绍,但这个关系不明确,他不是袁绍的臣下,有着很大的独立性。曹操出征时,妻子的安置,是看他自己的意思。假设在袁绍这里不开心,曹操随时可以找个机会包裹一背,跳槽去也,袁绍基本拿他没有办法。而袁绍的部属就不一样了,出征时不能携带家眷,必须交给袁绍为质。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所以,别人可以拿此来攻击曹操,曹操却无法反驳。
曹操本是袁绍的好友,人又有能力,本是袁绍手下第一得力之人。袁绍心病一去,他又里了几个大功,很快就恢复了昔日的地位。自然,文丑、颜良等人依旧看曹操不顺眼。但这也是应当的,袁绍并不希望他们亲如一家。
张涵兴兵南下,刘、张邈抵挡不住,只得向袁绍求援。风水轮流转。当初,袁绍窘迫到了极点,没有借助二人的力量。如今,二人却要来求他们了。袁绍势力与州联系密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事毋须多说,袁绍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但豫州遭灾,袁绍与袁术相争,迫于粮尽方才罢兵休战。袁绍出兵可以,粮食却要兖州提供了。州也是新近遭灾,加之,山多地少,本不富裕,可谁让兖州有求于人,只能咬牙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袁绍和刘又遣使联合徐州陶谦。陶谦终究不甘寂寞,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三方一拍即合,结成同盟,共同出兵讨伐张涵。
不过,这也没能抵挡住张涵大军的侵袭。河北军甲坚兵利训练有素,采用了投石车、火药等新式武器,又凭借着大河水师,从东面和北面全面出击。当然,张涵筹谋日久,河北兵精粮足才是最大优势。
曹操亲临前线,率军浴血奋战,在东阿巷战月余,力保东阿不失。但东郡、济阴国、陈留、山阳陆续失守,河北军欲断亢父,南取泰山之道,以断曹操归途。见势不可为,曹操被迫退走,兖州全境落入张涵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