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七十八章 《新汉律》(3)

作者:白竹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元长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钟却不肯起身:

“丞相……”

儒家向来主张教化,道德教育是主要的,法律之类只是辅助的工具;而儒家整个学说是以礼仪为核心,极为讲究等级。读书人大多家境不错,学识不是常人能比拟的,官吏均出自其中,身份地位远在普通人之上。如今,张涵提出,要以平民监督官吏,这就大大损害了士人的自尊心,侵害了他们的权益,是他们难以想象和接受的。

而且,这些小吏都是世代相传,与豪强大姓互相勾结,把持了地方官府,诏令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诏令一经宣布,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批评反对者无数。

钟身为廷尉,首当其冲,被斥为“小人之尤”。不少亲朋故旧纷至杳来,转弯抹角的打探消息,劝说他此事万不可行。而各地也相互观望,迟迟不肯依令行事。诏令下了几日,很多地方都没有张贴。钟惟恐这样下去,会有人趁机作乱。

这些情形,张涵已经得到了情报,心里早就应允了,却不肯轻易松口,直待种求恳再三,言之切切,这才作出万般无奈的模样,松了口:

“元长,监督一事,不过是针对不入流的小吏而言,元长大可不必担心。饱学之士,总是有几分廉耻的,自不需如是……

至于不法胥吏皂役,元长不必放在心上,我自有主张!”

别说有了薪俸,就是没有薪俸,愿意作胥吏皂役的,也多的是。张各地驻军秘密提高警戒,心里

然不慌。

钟踌躇了下,心知张涵明确了范围,已是极大的让步,便拜了拜,起身说道:

“丞相英明!”

钟心中去了块石头,一时又是担忧又是欢喜。张涵虽然限制了范围,可他显然是不肯出尔反尔,公开宣布,最多只在律令中体现。世人无知者多,有识者少。钟的小人帽子,一时要继续戴下去了。不过,对于胥吏皂役,钟也极是痛恨,自不会为之说话。

随即,张涵又提出了部分建议。张涵对现代律法只知皮毛,可此时此刻指明方向即可,也无须他详加说明。皮毛也就足够了。累犯加重处罚、数罪并罚、死刑复奏制度、初审、上诉、终审、重证据而轻口供、限制刑讯,等等,张涵想到哪里说哪里,也不管有没有条理,指手画脚足足说了有一个多时辰。钟运笔如飞,一边记录,一边又是一番感叹。

张涵说的兴致勃勃,说到口干舌躁,也不肯罢休,连饮了几杯茶水,他忽然批评起了董仲舒的“德主法辅”来:

“……

元长,这‘德主法辅’有些不合时宜,你看‘德初为政较之本,刑罚为政较之用’如何……”

“德初为政较之本,刑罚为政较之用……”

钟念叨了几遍,觉得这也说的过去。张涵既然给了面子,钟自要给点儿面子。况且,张涵这话,他越念越有味道。于是乎,钟不免奉承话滚滚而来,直捧的张涵哈哈大笑,一丝恼怒转眼便烟消云散了。心满意足之余,张涵看钟不觉也顺眼许多。

送走了钟,张涵眉头微蹙,若有所思。许久,他才揉揉眉间酸涨处,决定姑且将此事按下。这番试探,不尽如人意之处,张涵早有预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