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雄文。
胡濙看了许久说道:“陛下,妙啊!妙!”
于谦拿过去也是看了许久,递给了胡濙,不得不感慨,陛下在杀人诛心这件事上,一如既往的狠辣。
于谦俯首说道:“臣以为可以发在邸报的头版头条上,然后翰林院、国子监的禀生们,也得写写观后感,分析分析这个孔乙己,哪里出问题了。”
他在补刀。
于谦是个很宽仁的人,但是这次的事儿,让于谦颇为的恼火,这是拿国家公器和秩序当做谋私利的工具,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乱象。
“这个迅哥儿是?”胡濙看着最后的署名疑惑的问道。
朱祁钰言简意赅的回答道:“笔名。”
的确是笔名,而且不是他朱祁钰的笔名。
“臣明白了。”胡濙还以为是自己劝陛下慢慢来奏效了。
毕竟皇帝骂天下读书人有所不妥,但是套个笔名,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丘濬终于来到了讲武堂聚贤阁,他走进了御书房,看到了于谦、石亨、胡濙和陛下正在商量着什么,赶忙三拜五叩大声说道:“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
“朕躬安,赐座。”朱祁钰坐直了身子。
这个丘濬的长相方方正正,很是瘦弱,衣服很是破旧,鞋子一看就是穿了许多年,当然他人穷志不穷,但是站坐都很直,一身的正气。
怪不得海瑞要奉丘濬为师。
“你的书朕大约看了看,很不错,这次的事儿,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好好备考,若是有人在国子监为难你,你就跟吴敬说。”朱祁钰笑着说道。
丘濬松了口气俯首说道:“谢陛下盛赞。”
书不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毕竟还没写完。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江尚书当初并不知情,也是事后才得知,但是会试已经过去了,必然不可能给你补录进士。”
这是秩序的一部分,江渊时候掰扯清楚这件事,已经离景泰二年的科举很久了。
但是南衙平叛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