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方面,要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所有适合作战的马匹都要在军马场养殖,供给大明使用,武备管理等同大明,不得私自藏甲胄、强弩等物。在宣府等地,设立鞑军,集中训练。
翻译翻译,就是对鞑靼人去军事化。
经济方面则是推行大明钱法,以及划分牧区,不得私斗火并等,并且设立巡按制来约束鞑靼的内斗等等。
这些都是大明提出的条件。
当然,大明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也给出了自己的义务。
在鞑靼人被入侵之时,大明将会保护鞑靼百姓不受他人危害;
鞑靼会设立郡县,对鞑靼部进行鞑靼诸部进行管理;
大明将专设一名监察御史专管鞑靼和兀良哈部;
大明会派出历局官员对春耕秋收放牧进行教谕、设立府州县社学等等。
大明的义务,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大明将会对鞑靼人一视同仁。
大明在和谈之中,并不打算把鞑靼人当成鹰犬或者当成牛马,而是准备把鞑靼人正式并入大明。
这和乌格齐、脱脱不花、阿噶多尔济、满都鲁的判断完全不同。
直到朱祁钰和胡濙商量海拉尔的时候,鞑靼人的可汗,还不知道大明给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
胡濙对和谈的底线,一清二楚,和谈内容还是他对贺章耳提面命,他俯首说道:“陛下真的是至仁至善之君。”
“朕哪里担得起一个至仁至善的名号,朕包藏祸心罢了。”
朱祁钰立刻否认了胡濙的称赞,甚至直言不讳的说自己不是好人。
他对至仁至善四个字一点都不喜欢,他更喜欢当亡国之君。
什么时候开始,朱祁钰如此仁慈了?
他前脚还在让夜不收烧荒,用钱法逼迫鞑靼王们朘剥鞑靼百姓,逼迫鞑靼百姓奔逃大明,十足的亡国暴君的模样,这后脚就开始用怀柔政策了?
朱祁钰这么做,说好听点,叫王化,同文同种一家亲,说难听点,朱祁钰要消灭他们的文化,要消灭他们的信仰,要亡其族名。
胡濙当然对陛下的目的,一清二楚。